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当今的人工智能,当今的人工智能工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
刚刚过去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最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对直到2030年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行系统的部署,同时包括与此相关的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需求的拓展,人工智能也掀起了一股投资潮和创业热。资本、技术、政策三重利好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在打开。市场调研显示,截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带来14%的增长,也就是15.7万亿美元。其中,6.6万亿美元来自生产力的提高,9.1万亿美元来自相关消费/商业市场。
三张图看懂人工智能有多热就像吴恩达说的:人工智能(AI)之于未来,正如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搜索热度示意(对比大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自2012年以来,由谷歌、Facebook(FB)、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发起的AI创企收购项目达200多个,近2017年第一季度就有30多起并购。其中,谷歌是最为活跃的收购方(11起),苹果次之(7起)。除了科技公司,福特也在今年Q1以10亿美元买下网络安全公司Sophos。
*2012年至今人工智能并购案示意
除了收购,专利研发层面,巨头们也是步步紧咬,有趣的案例包括谷歌的照片视角重构和FB基于深度学习的标签预测模型。
*微软、谷歌、亚马逊、FB、苹果专利数示意
人工智能爆发的背后逻辑要解释一个技术路线发展的逻辑,我们往往从宏观趋势和当前进展两个角度出发。
首先来看宏观趋势,人工智能背后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一直吸引着研发投入。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人工智能”一词以来,技术发展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大数据和数据处理技术的逐步成熟,包括深度学习算法的提出,以及适合海量训练数据的GPU的引入,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入口。
算法和芯片是AI建设的基础层,除了当前AI市场主流芯片,即英伟达的GPU之外,英特尔(收购NervanaSystems;FPGA)和谷歌(研发Tensor)也在推广自己产品。除了目前主流的两种改善通用芯片用于半定制的深度学习算法之外,业内也在积极研发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的芯片,包括谷歌的TPU、我国中科院计算所的寒武纪,这类的针对特定算法以及特定框架的全定制AI芯片,以及更近一步的,IBM的TrueNorth这类的类脑芯片(BPU)。
*人工智能芯片一览(援引招商证券)
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领域,则不是巨头垄断,而是掀起了一波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机器人/自动化、医疗、安全、消费、商务等领域的创业潮。巨头们往往选择更为基础的算法框架入手,进行开源,以构建自家AI生态,如谷歌的TensorFlow和微软的CognitiveToolkit。
*深度学习创业潮
除了基础层建设,AI的前沿进展还包括马斯克的脑机接口项目、基于ARM的深度学习芯片以及英伟达面向医疗的应用、聊天程序/聊天机器人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英特尔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
艾瑞咨询分析师张凤表示:“目前我国71%的人工相关企业都在做技术落地应用,在算法技术方面,55%的企业在做计算机视觉,13%在做自然语言处理,只有9%的企业真正研究机器学习。能够很快把技术应用落地是我国的优势,但是对于基层的技术研究,我国的企业实力目前还无法和国外匹敌,这是劣势。”
再来看当前进展:现在的AI能做什么?引用FB研发主管YannLeCun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AI,不到它真正的能力的5%。
未来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
语音识别: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将人的语音转换为文本或命令,例如智能助手和语音控制设备。图像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和分类图像中的物体、人物和场景,例如人脸识别、智能监控和自动驾驶汽车。自然语言处理:利用机器学习和语言学技术,分析和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和语境,例如机器翻译和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自动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可以用于制造业、医疗、农业等领域。推荐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向用户推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商推荐和音乐推荐。游戏和娱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游戏和娱乐应用,例如智能棋牌游戏和虚拟现实应用。总之,人工智能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和行业,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工作、生活和娱乐。
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属于人工智能?
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有扫地机器人,洗碗机,人工智能教育等等,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科学的推进人工智能未来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高科技产品,总体来说人工智能的到来将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也給我们带来了方便。
人工智能能战胜人类吗?
如果将“人类”看做一个团结齐心的整体,不会。
即使可能会,人类也可以在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时候,予以充分的防范。
问题可能出在人类的内部。
设想未来“人工智能”的程序注入界面,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开展微信小程序那样普及,并且像现在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智能手机一样,到那时,人手一个或多个“人工智能”的奴仆。
那么,那时部分人类有可能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恩怨,植入到自己的奴仆机器人之中,从而通过奴仆机器人对自己的仇敌,开展各种阴谋诡计和打打杀杀。
还有部分人工智能高手,可能采取某种不阳光的人工智能手段,通过敲诈、勒索等方式,面向特定社会人群体或社会机构,开展社会监控不到,或难以用既定技术、法制手段防范和惩戒的攻击。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所暴露。比如网络攻击导致停气、停电、停水。
所以应该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反杀人类”、“人工智能战胜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导致人类内部的斗争手段,趋向复杂化和难以控制化。
OK,关于当今的人工智能和当今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