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人工智能 遥感的问题,以及和人工智能 遥感图像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人类如何遥控操作远离地球的太空探测器?
太空探测器远离地球几亿公里,人类还能操控,距离如此之远如何能遥控?
这个很简单,就像遥控无人机一样,这边一按,那边就有响应了。不过,飞得太远,就有延时而已。不但会有延时,还有发送接收都需要更大的功率和精准度。
人类飞得最远的太空探测器是旅行者1号,截止到我写着这篇文章的2020年5月24日13点12分,NASA网站监控旅行者1号的即时数据表明,旅行者1号距离太阳223.33亿千米,距离地球222.1亿多千米;目前的飞行速度相对太阳为17km/s,相对地球速度为29.9千米/s。(下图)
不过现在旅行者1号只有很少的仪器还在工作,只是还在发送一些数据回来,这边已经停止了对它的操控。
最后一次对旅行者1号的操控,是在2017年11月28日。NASA的科学家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发现,旅行者1号主发动机功能弱化,为了启动了休眠30多年的辅助发动机,通过深空网络,向旅行者1号发出了指令。
当时的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200多亿千米,信号以每秒约30万千米传输过去,需要19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旅行者1号,又过了19个多小时人们收到了旅行者1号的回信。
旅行者1号的应答表明,它忠实的执行了地球主人发出的指令,4个辅助发动机启动正常。
这是人类最远的一次遥控活动,也是对旅行者1号最后一次发出要求。这以后,旅行者1号就按照设定好的航线,无牵无挂自主的向太阳系外飘去,剩余的一点点电力还继续将一些简单信号发送回来。
到了2025年,旅行者1号的三块核电池都将耗尽,旅行者1号完全失去了任何动力,只依靠惯性,以每秒相对太阳17千米的速度向太阳系外飞去。
17600多年后,将飞出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带;4万年后,会经过向我们靠近的蛇夫座AC+793888恒星;73600多年后,经过半人马座比邻星。然后,向银河系中心飞去,一往无前。
那时候,我们早已经不知去向,我们的子孙的子孙的子孙还在吗?除非那时候人类已经实现了存在形式的升级,已经脱离肉身,以意识形态存在,否则都不在了。人类还在吗?也很难说。
不过旅行者1号还在,如果它不被某个天体引力拉拽坠毁,或亿分之一的机会被一颗小行星撞毁,它将永远的飞下去。
在太空真空条件下,10亿年后,它携带的金唱盘依然如新,将配套的金刚石唱针放上去,就会清晰的诉说地球的故事,播放人类的各种音乐。
那里面有人类用55种语言的问候,有世界各地的歌声和婴儿的啼哭,有鸡鸣狗叫鸟语鹿鸣。
如果真的有地外文明存在,又恰好捕获了旅行者1号,它们凭借上面携带的一小块高纯度的铀238,和翻译出来的地球故事,就会知道旅行者1号来自何方,什么时候出发。
因为铀238的半衰期为44.7亿年,只要它们有地球文明的水平就能够检测出来。
茫茫深空会有地外文明发现这个孤独的人类使者吗,这是个未知数。
不过那时,或许地球已是沧海桑田。如果那时候,人类已经灭绝了,而且遗迹也被大自然湮灭了,旅行者1号将成为我们人类这个渺小的生物,在宇宙中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扯远了。
旅行者1号是人类飞行最远的飞行器,能够遥控它,其他的都是小儿科。旅行者1号上面携带了一个23瓦的无线电台,信号十分微弱,为了使远距离的地球能够收到它的信号,探测器上加装了一个3.7米的高增益天线,将信号放大。
仅此而已,人们不能够在远航的飞行器上加载更多的通信设施,否则这个飞行器岂不光用于通讯了,还探测个毛?
为了弥补探测器信号的微弱,只能在地面上做文章。
解决方案就是强大的深空网络(DeepSpaceNetwork,DSN)。NASA在加州、澳洲、西班牙等三个地方,建立了巨大的射点望远镜阵列,每台口径达到70米,并把它们全球联网。
这就是深空网络,各个基地呈120度分布,使观测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能够对远航的探测器全方位无缝对接,不间断监测。
这个网络既用于深空探测器的操控,也支持某些特定的地球轨道任务,还是地球上最敏感的科学研究通信系统。
具备了强大的接受和发射功能,还要配置强大的跟踪系统,精准对焦测距,让信号能够准确到达被遥测飞行器。另外还需要精细的计算提前量,根据任务要求使操控信号按照需要的时间位置到达飞行器。
这就是人类远程操控深空探测器的方法,谢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支持。
人工智能在农业上有什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直至销售的阶段。
将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中,在目前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就像这个农业专家系统,农民可以通过它及时的查询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问题。机器人,就可以代替农民去完成一些脏活累活。还可以在一些恶劣的天气下,进行作业。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还有这个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能检验这个农产品的品质及外观。提高了检验的速度,所以就可以代替人工去检验。给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前的应用
1.土壤分析,土地景观规划。
2.土地灌溉用水的需求分析。
3.种子的品种鉴定。
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作物种植及畜牧业管理专家系统
2.插秧系统
3.田间的杂草管理
4.作物的采收
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后期的应用
1.农产品的搬运
2.农产品的检验
3.品种的分类
综上所述,在农业的生产产后使用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合适的分类。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对农产品有效的进行检验,保证食品的安全。而且使用机器人手,还能有效搬运农产品,保证了卫生,提高了搬运速率。
但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才起步,离我们的目标还是有些距离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的不足慢慢的暴露出来。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不够完善,所以还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学习遥感大数据就业前景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工资待遇也不错。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测绘、地质、林业、农业、资源、环境、交通等传统领域和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从事遥感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
遥感科学技术专业必选科目
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应用、航空与航天摄影、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学、微波遥感、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模式识别、遥感图像解译、环境保护与规划、数学规划与测量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海洋测绘、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信息论、地图投影与变换。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人工智能 遥感和人工智能 遥感图像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