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哪些种类的作品
1、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在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林黛玉大战孙悟空”之类“脑洞大开”的情节纷纷亮相,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许多人不禁想问: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能否取代人类?有朝一日,我们看到的文字作品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包揽”。
2、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当时,“AI小冰”的诗歌大获好评,其“创作水平”远超文化素养一般的普通人。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作”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当下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文学是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钱谷融先生也提出过“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思想与情感表达力,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并不足以使其获得这一能力。
4、中国古人讲:“文章憎命达。”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杜甫很难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同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
二、人工智能服务的创作背景
在当今社会,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服务越来越发达
三、人工智能艺术的好处
1、人工智能艺术是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是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
2、人工智能是需要人力、脑力、开发、高等技术与不断的研究和尝试等等一系列超高难度的作业才能完成的科技产品。当然这种研究是得到国家和人们大力支持的发展。它的发展对国际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3、人工智能也可以定义为高仿人类,虽然不可能会像人一样具有灵敏的反应和思考能力,但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类的思想结构等等的探索而开发的研究。
四、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1、以下是我的回答,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的例子:
2、医疗保健领域: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包括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病人健康状态以及管理医疗资源等。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有效地管理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金融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包括风险评估、投资决策、欺诈检测以及客户服务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客户信用风险,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有效地检测和预防欺诈行为,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
4、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驾驶、交通流量管理以及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管理,提高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5、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通过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6、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个性化教学、智能评估以及语言翻译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7、总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五、人工智能发展史60个字
1、第一个是启动期(1956~1966)。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等科学家聚在一起,举办了长达两个月的在当时人看来无用的神仙对话:如何在机器上实现人类的智能。后经约翰·麦卡锡提议,正式采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第一次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方向。1958年约翰·麦卡锡发明了表处理语言LISP,这种语言成为建造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会议之后,人类开始了机器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的探索。
2、第二个是萧条波折期(1967~1974)。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取得的一些瞩目成果,使人们产生了乐观情绪。然而,当人们进行了深入的工作后,发现人工智能研究碰到的困难比想像的要多得多。比如,在机器翻译方面,词到词的词典映射法没有成功。在神经网络技术方面,电子线路模拟人脑神经元没有成功;国际象棋走第一步就有10120种可能(组合爆炸)。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了萧条、波折时期。有人说,只有上帝才能创造智能,人类不可能创造生命。还有人认为,亘古以来就没有会思考的机器,人工智能就像炼金术、星相学一样是骗人的迷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和机构减少了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投入。
3、第三个是兴旺期(1975~1998)。1977年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会议上,费根鲍姆教授系统地阐述了专家系统的思想,并提出了“知识工程”的概念。知识工程的概念使人工智能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转折点,即从获取智能的基于能力的策略,变成了基于知识的方法研究。知识工程的方法很快渗透了人工智能各个领域,促使人工智能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出现研究高潮,人工智能开始由单个智能主体研究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面向实际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