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将种子和营养土倒入机器进料口
李相芬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一台机器只需要六名工人操作,每天可以栽插200多亩,和传统的人工育秧方式相比,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4月17日,艳阳高照,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光华村的全智能“循环运动式育秧”大棚内,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正在高效运转。现场工人介绍,机器育秧除了效率高,还不受天气影响,再也不用等老天下雨了。
育秧的机器自动为“秧盘”补水
育秧大棚内,工人们只管将种子、营养土按比例倒入机器的进料口,几分钟后,“流水线”末端便会“吐”出一盘盘播种好的秧盘。月华镇惠鑫农农机专合社技术人员王波介绍,这些秧盘通过输送带被运送出来,再有序地放置到吊篮中,在“循环培育床”中循环运行,由自动化设备控制温度、光照、湿度,保证秧苗能够快速发芽、出土。“大棚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智能化,较传统育苗方式可提前7至10天出苗,秧苗的质量也是杠杠的。”
育秧的机器“吐出”一个个“秧盘”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个全智能“循环运动式育秧”大棚,于今年4月7日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180万元,占地260平方米,是大竹县众多机器育秧试点之一。月华镇光华村这套全新的育秧大棚,由钢构PC阳光板房和循环链条传动培育床组成,一次性可育秧水稻种苗2025盘,满足100余亩农田机插。除了水稻育秧,还可育蔬菜苗、种植食用菌,实现了“一棚多用”。
制作好的“秧盘”进入“循环培育床”
据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推广中心农艺师王大权介绍,循环运动式育秧模式不仅省田、省种、省工、节约用水,所育苗类生长整齐、健壮,还能通过智能化控制调整所需秧苗的育苗时间,为全县水稻及各类育苗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工人将“秧盘”搬运到育秧大棚
近年来,大竹县加大了各种农业新机具、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该县的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超过7.5万亩,占全县水稻栽插面积的13%。目前,大竹县正大力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水稻制种方面,大竹县以高明镇为核心,发展的高质量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已覆盖月华镇、观音镇、石桥铺镇等10个乡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