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影视内容领域,对普通观众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观众和内容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前,观众只能在电视上、在电脑上,用网线连接着那一头的内容,自己只能是接收者,是被动方,而如今则不然,自己拍vlog、上传短视频、制作内容、听电视、实时在直播里提问留言……这是5G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谁还没沉迷过短视频了?谁还没在直播里买过货了?谁家孩子还没参加过网课了?从另一个层面,科技发展也给内容制作者们提供了另一番天地,特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也许最流行的文案、台词、剧情,就出自人工智能之脑。当内容生产进入了瓶颈期,科技才能带来更大的变革。
6月19日,白玉兰主论坛“共融共创,广电5G大视听新模式”在展览中心举办。会上全新的大小屏互动视听产品 “5G云TV”发布,多家相关电视台参与总局智慧广电传播实验室,与中国广电正式签署5G频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另外,论坛也请到了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广电网络集团主要负责人,行业专家以及来自互联网领军企业的高管代表,共同讨论科技、5G对于构建现代化大视听发展新模式,构筑“有线电视+5G+内容+X”融合发展新生态新格局等一系列走在时代前列的话题。
活动现场
未来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5G探索的第一步是什么?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应对外部激烈竞争,为广电的内容创制提供原生动力和保障,也就是当下我们已经做出的系统 “安播链”。什么是“安播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互联网视听技术研究所所长施玉海解释,这是由总局实验室创新传播中心牵头,联合电视台等机构,成立的联合组织创作出的广电信号传播版权管理系统,作用是优化广电的内容生态,重构台网协同,拥抱互联网,集约化的发展广播电视业务。
施玉海介绍,安播链是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系统,“第一,能赋能行业,推动行业现有存量资源,特别是内容资源的互联网化。第二,保障各方权益。第三,安播链能够提供基于分布式的内容存储方案的存储安全和分发安全。第四,传统的上新频道将必然会被上链频道逐步所取代,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更高效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施玉海
有了“安播链”后,广电的新发展又在哪里呢?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卢刚从未来电视的定义,着眼于观众的角度,谈了谈到底5G会给大家带来什么观看上的改变。他以百视通此次推出的5G云TV为例,表示其是着眼于整个广电总局对未来电视的六个方面的定义:呈现的多样化、视听沉浸化、交互人性化、服务智慧化、网络无感化。
卢刚解释,“这‘六化’都是针对当下电视用户收视的痛点。比如服务的智慧化,我们原来传统电视不讲服务,只讲观看、只讲收视。现在作为大屏,或者说作为泛在的电视的屏,提供用户的服务,包括生活在内,都是其中应有之义。网络无感,大家无论看手机还是看电视,已经不再说这个内容到底是从哪个网络来的,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们三网融合实践的一个成果。”
在他提到的5G云TV功能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亲友视频社交。卢刚认为,电视屏有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家庭的属性。“家庭属性一个是亲情,一个是安全,所以在大屏端的互动,我们更强调亲人间和熟人间的交互,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令家长更加放心。在这种交互的服务下,我们还推出了聚看的功能,包括看球,最典型的是看春晚,大家合家欢的时候,有时候身处异地,不能在一起。以往春节到年三十我们打个电话拜年,现在可以视频拜年。现在可以通过我们聚看的功能,子女、老人,虽然身处异地,但是看同一块内容。”
卢刚
5G的发展最直观的感受恐怕就是我们在观看内容,我们也在生产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短视频。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十亿大关,预计2023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从6.48亿跨至10.12亿,过去五年,短视频用户快速增长。其中,2019年、2020年的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抖音集团副总编辑柳进宇就从短视频发展到大屏生态升级的角度发表了看法。
短视频对所有人生活的渗透是全方位的,从影视解说、美食、搞笑,到生活、知识,例如罗夕夕博士,专注阿尔兹海默症病的科普创作者,用专业知识为孤身奋战的病患家属们解答问题、使他们不再慌张;无穷小亮科普日常,带大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74岁的退休语文老师杨维云,她在直播间教拼音,作为银发知播一员,获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另外,抖音的直播也逐渐成为主流娱乐方式,2022世界杯期间,累计总观看人次106亿,用户直播总互动13亿。18日决赛之夜,共有2.3亿人观看“法阿”鏖战,最高3706万人同时在线,492万人在抖音世界杯赛事直播间边看边聊。柳进宇介绍,“不光是赛事直播,用户还可以在直播间听戏曲、逛非遗、学才艺、看演出,抖音直播打造了传统文化的第二舞台。”
这些都证明如果短视频可以和广电大屏联合起来,必然会产生新发展,“在更好的视听体验下,用户能够更真切清晰的判断商品的品质、细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导购体验。”他表示,结合5G的发展,由移动端完成互动、讨论、购买等交互,二者融合发展,能带来1+1>2的效果,让用户的消费升级,这将让观众从 “看电视”向“用电视”迈进。
圆桌论坛
5G会为内容提供更大的延展空间、更细的“颗粒度”
5G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观众而言,又能见证到怎样的改变?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最大的变量就是科技,当下来说,最大的科技变量或者说影响力最大的科技变量,其实就是5G。它成功地压缩了内容创制的时空限制,但是却又无限地延伸了人类的想象,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并且会重构这个大视听的生态。”
在5G技术引领之下,视听行业到底会有哪些变化的圆桌论坛上,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帅率先总结了5G在当下的重要性。
他举例,在观众更熟悉的影视领域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科技对于内容创作的巨大影响,比如《瞬息全宇宙》,“这部电影其实就是‘5G科技+内容+想象力’结合的巅峰制作。”还有国内观众刚刚看过的电视剧《三体》,“如果没有5G技术,我们放在五年或者十年前拍这样的片子,我们很难拍出这么优秀的国产科幻剧。”
王帅
科技对内容领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制作层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互联网视听技术研究所所长施玉海表示,5G在内容领域的影响力是所有人都能沉浸式感受的。
他提出三点,首先,5G的发展让内容的形成更加亲民,“我们所生产的内容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技能,没有专业的门槛,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对内容进行生产,内容的丰富程度会非常大。”这一点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比如现在流行的小红书、短视频平台,都是由用户自发地生产内容生成UGC。
其次,“个性化的颗粒度会更加细”, 用户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好的个性化推荐,以前是引领,是引导,而现在则是“定制”。
第三,内容的极大丰富会带来价值取向的泛化,他提出,“任何一个内容可能都会有价值,每一个人对每个内容的看法和想法都不一样,在价值泛化的前提之下,我们所生产内容的精品化、精细化的引领,是需要加强关注的。”
在电视台里工作过多年的中国广电湖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欧文凯更熟悉内容层面问题,他提出,广电目前没有自己的内容是一个问题,因为内容是优势,往往一部独特的内容,可能就能够争取无数的用户,如果能够持续产生,那就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一定是要有独家的内容模式、内容生态,有传统的长视频,有可能有中视频甚至短视频,也有传统的视频格式、也有高清视频格式,刚才VR、AR各种沉浸式的体验。”
而关于这个内容的针对性,他建议要盯准年轻人,“老年人你不盯他,他也会在看电视,年轻人才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广电5G,广电整个业务形态,我们的未来就是瞄准青年人。”
欧文凯
5G将提供更多沉浸式场景体验
“以后谁掌握了新兴传播的规律,谁就能在下一代互联网里更好。”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龙如是说。
欧文凯坚持,哪怕在当下竞争激烈,发展异常迅猛的互联网环境下,电视也还是会一直存在,“我们很多年前就说电视要被解构,电视要被颠覆,但是我觉得不会,谁家里的客厅没有电视?而且品质越来越高,清晰度越来越好。”
但电视真的好看吗?多少人是在电视上看网络视频平台内容,又有多少人是在通过广电看“电视”呢?叶龙建议,如果在当下时代,广电还想让现在这个“夕阳产业”重新迎来曙光,那就一定要把握5G的机会,需要做这个领域的一些导控或者一些研究。
叶龙
王帅提出的是5G要结合算力、VR等技术,让终端的形态进一步向一云多屏、多屏共生、乃至无屏时代进行演化,比如未来家电系列也可以加入这种多屏终端的系列。
“终端会越来越视听化和智能交互化,现在的智能用品都是自带屏幕、自带视听功能,这就密集地构成了一个泛在的交互视听的世界。它会加速大视听‘核爆式’时代的到来,从而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智能性的体验。”
施玉海则把这个延伸做了更具象化的想象,“车载屏就是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因为它就在眼前,就能带来我们的业务,带来我们更泛化的服务。”其次,他也说到, 5G实际上可以利用的其他行业很多,只要和音频相关,就能够形成无缝无死角的支撑,比如教育网络,比如对于弱势群体提供听电视服务等等。
叶龙总结,“在智能媒体时代,一个基于元宇宙、基于数字人、基于NFT,打造一个虚实融合、线上线下共生的广电元宇宙的生态,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广电5G需要做的非常创新的事情。”
把这些问题落实到现实中,其实就包括现在不少人关注的人工智能chatgpt,也是叶龙建议的,一个广电可以赋能的角度。Chatgpt是一个人工智能的问答系统,通过足够细致的问题和数据收集分析,完全可以给出一份有逻辑的完整文案或回答。叶龙透露,最近参与了一些国内大模型的建设,保罗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的发布会,以及“盘古”的大模型、“文心”大模型,他的感受是,“现在是强化学习的角度,人要在里面起到很重要的校准作用。”讲到这个作用,广电是有优势的,可以借助广电5G平台,训练自己的广电大模型,无论是从算力、芯片、语料、数据、算法上来说,都要自主可控来做这样一个事情,这样才能训练出来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咱们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大模型数据。
对于这个广电大模型,施玉海提出更详细的建议,“第一个,咱们针对于大模型要有自己数据的分级,和广电相关的一些数据把它分级做好、标签标识做好,能为广电行业赋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我们当前广电最该做的事情之一。包括还有针对一些弱势群体的终端或者节目的制作方面,包括听电视,机顶盒语音的控制。第二个,对AIGC的用法和使用,针对于它在应用过程中风险的分析,有一个顶层设计的东西去引领引导合规合理合情的使用。”
在当下的科技发展时代里,或许这些有关科技在广电事业中的长尾效应还未能及时体现,但每一年的论坛,都是未来影视的风向标,也是从业者得以做前沿思考,给出方向建议的一次难得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