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8月17日白劼编译】德媒称,新基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也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中国正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进一步加强科技综合实力。
4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106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图为工作人员在长沙市天心区进行5G基站施工。(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济发展以未来为导向
德国《商报》网站报道,中国政府2020年用于抗疫纾困的财政计划总规模超9万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规模非常庞大,约为2019年中国GDP的9%。
2020年,中国的经济刺激举措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交通运输网络、核电站等传统基建,另一种则是包括5G、大规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高压输电、高铁轨道铺设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内的新基建。
大数据项目是新基建计划的最新补充。远程工作和消费行为的改变,提振了中国对大数据市场的需求,因此大数据项目的建设是一种对未来的必要准备。
基建带动就业
由于2020年中国两会推迟到5月份举行,因此这或导致了基建项目的进行速度低于预期的现象出现,但进入6月以来,基建项目发展迅速,交通基建项目增速尤为明显。
瑞士《新苏黎世报》刊文称,中国对基础项目的投资重新提振了经济,呈现V型发展。其中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得到提升,例如钢铁工业和水泥制造工业都获得了大量订单。
此外,基建项目促进了就业,数百万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农民工就业情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很多农民工在当地找到了工作。报道称,基建项目接下来还会继续关注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问题。
德国《商报》网站刊文称,在新基建项目上,中国的进步速度远大于传统基建项目,其中一项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正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中国自主的科技综合实力将继续扩大。瑞士《新苏黎世报》称,中国现有基建设施水平堪称一流,而投资新基建项目,则反映了中国注重长期经济增长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