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学生将该问题输入了人工智能软件,用AI自动生成的答案来回答老师。
这是发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案例,这样的场景也引发了教师们的进一步思考。
身处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教师如何将科技与教育相融合?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引入人工智能?
9月20日下午,“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举行。
会上,专家和学校校长们展开了一场群聊……
黄浦区科协主席吴赛阳为活动致辞
未来,教师要“失业”了吗?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是……
高铁站通过刷脸就能进站乘车、翻译技术已经从口语交传翻译进阶为同声传译、大数据和前沿科技解决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那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岗位会就此“消失”吗?教师的职业是否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总经理刘国飞给出了答案。
他说,其实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教育的主阵地,并多方面地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在主旨报告中,刘国飞也对当下教师们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
·智能教育,用AI来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教育,是指讲课的内容是教授人工智能,旨在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
他表示,未来,教师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地为教育赋能。
刘国飞说:“教师要用当下的技术来培养未来人才,未来不属于人工智能,但属于掌握人工智能的人才。”
那如何将人工智能这个看似有点“高高在上”的信息化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呢?
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提出了4项原则——
·低:低门槛
人工智能融入科学教育不应该设立门槛和限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小学习编程课程,从简单科学概念入手,从而形成核心概念和实践成果;
·配:概念相匹配
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选择相匹配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所有科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用到人工智能,尤其是初始阶段。
老师应该把学科的相关核心概念与人工智能所体现出来的核心实践进行匹配;
·融:有机融入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从人工智能所提供的资源库中选择,并且进行设计。
未来,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人工智能所无法解决的。
有时,甚至要推翻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再根据学情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技术和资源来进行指导;
·循:遵循学科科学原则
处在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时代,整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正经历着“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中心。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学业评价等方面都要遵循学科科学原则。
当校园“会说话”
学习也充满了个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建设了一个“智慧操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
校长徐群力介绍说,系统会前期对学生进行人脸录入。
系统会记录下学生运动的姿态、时长和强度,形成科学建议,也成为了老师教学导向。
此外,这也对学生的体锻运动情况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形成监控、评估、反馈和整改这一过程。
徐群力还提到,由于市中心学校的运动场地普遍偏小,通过“智慧操场”的建设,体育教育也由此突破了场地的限制。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作为上海市首个5G+AI智慧高中,在2020年打造了一间全息教室,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跨时空、沉浸式的远程互动教学环境。
校长何莉介绍说,目前全息教室已经在思政课、化学课、生物课、地理课等学科的创新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学校还以“AI”为核心,开发“基础、学科、城市、情感、审美、创意”六大领域,让学生在无边界的人机贯通学习中,形成胜任AI时代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总协调曹跟林指出,未来学校要增加更多科学教育的场景。
此外,他也对老师们提出了3点要求——
·提高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教师要提高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以及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好并掌握科学;
·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使用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再来正确地引导孩子去使用;
·用科学的精神去教授学生科学
师生都身处科技发达、信息资料丰富的时代,教师更要引导孩子学好知识,具备分辨信息的能力。
玩中学、用中学
让教学多一点色彩
当人工智能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学习是否还有必要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校长葛炯说,学校2001年起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成为了一所外语特色学校。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他发现外语学习最重要的是输入和输出。
葛炯认为,在输入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语用环境,而这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
他提到,模拟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有所习得,此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能结合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从而实行因材施教。
针对真实语言环境的打造,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校长谷峰也表示赞同。
她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喜欢探究,但是,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外语教育首先要保护好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据谷峰介绍,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曾开设了主题式情境英语课程,在水果主题课程阶段,学校将一整个楼面都打造成为水果主题,让外教和学生一起操练英语,孩子们也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由于主题定期需要更换,投入的费用也相对较高。
因此,谷峰也提出,希望未来人工智能设备,能够提供多种场景,让学生戴上VR眼镜就能和AI人物进行对话。
研讨会的最后,黄浦区教育学会会长卢起升对“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这一话题做了点评。
他提出——
·玩中立:要建立这样一个理念,面对科技的发展不要恐惧,人工智能的价值观是被人所赋予的;
·用中学: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也要学习其思维方式;
·探中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升自己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和从容感。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上海市黄浦区理科学会、上海黄浦汇创科技服务中心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专业委员协办。
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