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通都大邑——即墨,是当时齐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史载:“齐有即墨之饶,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盛”,在即墨故城(现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铸造的“即墨法化”、“即墨之法化”两种刀币,是历史上较早以国家(齐国)名义发行的流通货币。1991年出版的《即墨县志》载:“战国即墨刀币称‘即墨法化’及‘即墨之法化’,造型美观,铸作精细,为战国时期诸国刀币中之上品。”
“即墨刀币”使用的时期,约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流通的时间约二百多年。
战国时的即墨刀币形状来源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即墨法化”“即墨之法化”,一般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是各类刀币中形体最大的。
即墨在齐国经济大势中举足轻重,不但具有铸造货币的资格,而且所铸货币与齐都临淄所铸“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和“簟邦法化”等刀币同时在胶东半岛流通。在即墨故城铸造的“即墨之法化”刀币,从经济方面见证了即墨故城之鼎盛。
出土中的“即墨之法化”中的“即”与“莭”通假,“莭墨”即即墨。“即墨法化”“即墨之法化”中的“法化”二字,历史上,金石学家一般解释为“法定的货币”。“即墨法化”“即墨之法化”,可以表述为“(齐国)即墨区域法定的货币”之意。
即墨刀币,在今即墨地区多有发现和出土,《雄崖所建置沿革》记载,1912年左右,今田横度假区出土“即墨刀币”数十枚;1959年秋,在马山西北修水库时出土过“即墨刀币”;1990年12月21日在即墨段泊岚毛家岭四村村民承包田内,出土“即墨刀币”27枚。即墨博物馆馆藏各类铭文的“刀币”,含“即墨刀币”二百四十余枚。
通过史料记载和对出土“即墨刀币”的研究,这充分说明当时齐国特别是即墨的商品流通和货物贸易已经高度发达,即墨作为“千年商都”实至名归。
而在刀币出现之前和之后,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形式也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转变。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秦国时期的环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楚国蚁鼻钱,并出现以黄金为流通货币;中国货币史--汉“五铢钱”;唐文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明银、清铜板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使用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2020年双十二期间,苏州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成为继深圳后第二个进行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的试点城市。使用手机“离线”和“碰一碰”功能便可完成支付。数字货币在国内的推广节奏正在加快,如果我国今年年底之前推出商用版,那将是全世界最快的法定数字货币,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货币体系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