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5年,票据市场的根本大法去掉“暂行”二字,迎来了全面升级版,《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从缩短票据期限、新设两项上限指标、强调交易真实性、完善违规操作罚则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票据市场发展。
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此前在银行票据业务部门工作多年,他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办法》施行后,银行业要加强对票据承兑和贴现的操作管理,对是否为“实体企业”、是否具有“真实交易关系”进行实质性审查,包括企业成立日期、税务信息、实缴资本、参保人数、知识产权、日均现金资产规模,经营范围关联度、贴现金额与企业销售收入等方面。
与此同时,今年的票据市场热闹非凡,随着新增票据规模大幅攀升,票据利率出现多轮明显下行,“零利率”甚至上演了半年“帽子戏法”。岁末利率也并未迎来季节性反弹,而是仍维持低位,再度逼近“零利率”。
低利率走势会否延续至明年?在《办法》影响下,又将对票据规模产生哪些影响?对此,周海滨预计,票据利率高位或出现在明年1、2月,随后开启震荡下行;规模变化方面,一级市场的承兑和贴现可能减少,而二级市场的转贴折算规模或显著增长。
新增两项监管指标 票据期限亦有缩短
与97年的旧版相比,《办法》新增了“风险控制”章节。其中,第二十四条对银行及财务公司承兑汇票的规模作出限额规定,一是最高承兑余额不得超过承兑人总资产的15%;二是保证金余额不得超过承兑人吸收存款规模的10%。这项规定为市场多预留了一年过渡期,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周海滨表示,上述规定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银票”(银行承兑汇票)和“财票”(财务公司承兑汇票)的远期兑付风险,即控制流动性风险,避免此前相关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此外,票据的签发同样会增加承兑人的表外债务,如按规定设置的上限,承兑人就有充足的资产和存款应对突发风险,以此保证持票人合法权益。
据招商证券测算,截至6月末,A股42家上市银行银行承兑汇票合计余额10.24万亿元,仅为资产规模的4.2%,远低于15%的上限要求。另从总量测算来看,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合计366.64万亿元,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银票”承兑余额上限约为54万亿元。
“当前我国‘银票’余额接近17万亿元,距离规定上限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周海滨表示,但从个体上看,预计仍会对部分银行的承兑业务产生影响,据机构测算,个别股份行的承兑余额与总资产比重已超15%或接近15%;还有个别中小行的保证金余额占行内存款余额较高,会压缩其开票量。
从利率上看,周海滨认为,随着行业推进票据业务整改,明年部分高价中小行“银票”的开票规模很可能下降,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减少或进一步拉低中小行“银票”的融资利率。
此外,《办法》“风险控制”章节还对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作出新规定,由最长不超过一年缩短至6个月,且要求与真实交易的履行期限相匹配。对此,周海滨表示,此前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了变相延长付款时限的占款压力,从而增加了一定的融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而这项规定将从制度层面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账款周期和融资成本。
用票主体及经办机构同步扩大
票据贴现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市场较为关注《办法》第十四条涉及的“两个扩大”,一是商业汇票贴现人的经办范围,由“具有贷款业务资质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取代了旧版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二是在保留企业法人作为用票主体的同时,还新增了“自然人”也可申请商业汇票贴现。
周海滨告诉财联社记者:“如按照字面理解,对贴现经办机构的修改或是为将来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开展票据贴现业务预留空间,与银行相比,他们的收益要求和风险偏好更高,因此有助于解决部分商票融资。”
据了解,早在2019年12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促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到,经批准的小贷公司可开展票据贴现业务,须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严禁资金空转。
对于用票主体的范围扩大,周海滨表示,自然人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因此《办法》将持票人主体和贴现申请人覆盖至这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为了将票据服务下沉至微型企业的用票和融资,同时也为票据服务乡村振兴做好铺垫。
另从用票主体的合规性出发,《办法》亦明确申请贴现的持票人与出票人或前手间要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而旧版的表述为“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市场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是措辞修改仅是与《票据法》内容保持一致,开票和贴现都要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要提供合同、发票;另一种市场观点则认为,这可能会继续扩大票据支付的使用范围,不仅局限于销售商品,将来还可延伸至购买服务、购买数据、工程外包、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周海滨对财联社记者说道。
“价跌量增”的市场如何理解?低利率明年是否延续?
今年的票据市场有别以往,票据利率在5月、7月、8月经历了多轮明显下行,上半年三度出现了“零利率”。在进入12月后,也并未出现季节性反弹上行,而是延续走低,上周(12月12日至16日),各期限票据利率全面下行后维持低位,其中1月期票据利率进一步下探至0.01%。
在周海滨看来,今年票据融资利率明显下行的背后是需求增长过快。“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变化与票据利率的走势呈正相关,经济向好时,机构对票据的投资意愿偏弱,因此利率远超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整体呈现上涨高位趋势,反之亦然。”他分析称。
“整体来看,明年票据利率高位或出现在1、2月,随后开启震荡下行。”周海滨预计,从策略来看,建议机构可压降仓位,待年初择机配置高价底仓和屯入交易盘,把握高位波段机会。
另从“量”的角度看,今年新增票据规模大幅攀升。对此,周海滨表示,一是银行在个别月份为满足信贷规模需求,会选择票据进行信贷调节;二是今年票据在贷款效率和利率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票据进行融资。
对于明年票据规模可能出现的变化,周海滨认为,从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看,预计票据承兑和贴现可能会减少,这主要由于《办法》明年正式实施后,在到期多的月份时,或出现“银票”承兑余额的暂时性下降,同时由于付款期限缩减至6个月,这也会降低部分企业的贴现需求。
从更长期限来看,“因期限缩短和融资成本下降,此前不愿意接受票据的中小企业或将更多接受票据支付,过去的应收账款无法融资,而现在的标准化票据更易于融资,所以在不考虑经济周期等影响下,长期来看,核心企业的签发规模和中小用票企业的贴现规模有望显著增长。”周海滨表示。
本文源自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