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风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上风集团)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18-12-17 12:4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冯楠

升级打造科技创新“上虞模式”

星期天工程师,开启校企合作新路径。图为1994年,上海交大校系处领导为推进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到访原上风集团

12月6日,2018上虞科技节隆重举行。这是一场颇具继往开来意味的节会。上虞首届“十大尖端科技成果“揭晓表彰,全国首个大学研究院协同中心宣告启动,2018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行榜新鲜出炉,上虞以第19位的排名献礼科技节。而当天科技乡贤任世瑶教授等的现身亮相,则以颇有年代感的 “星期天工程师”标签触发了更多人的抚今追昔之感,一条带有深厚产学研基因的科技创新之路也由此变得清晰而明朗。

上虞这个曾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豪的县级区,如今却拥有16家上市企业,18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研究院,近2千件有效发明专利授权。可以说,要探究上虞的发展奇迹发展模式,也始终绕不开这条颇具特色的产学研路子。

“星期天工程师”开启校企合作新路径

上虞的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最早则可追溯至1974年的那个冬天。故事的主角有两位,一位是原上风集团董事长徐灿根,另一位是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任世瑶。任世瑶的老家在上浦,回乡养病的他,却一直在为缺少冷却塔风机科研经费发愁;而他的妹夫、大队会计徐灿根则正在挖空心思找生产项目。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不久之后,工人们就从一间简陋的庙屋里抬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冷却塔专用风机。

几乎同时,只读过6年书的联丰集团创始人蒋梦兰,用一背包土特产向任世瑶换来了一背包的冷却塔生产专业书籍。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玻璃钢冷却塔也由此投产落地。

平常在大学教书搞科研,周日就往老家跑,指导技术破难题。当时,身兼双职,频繁往返虞沪的任世瑶,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期天工程师”。不过,科技人员到底能不能兼职?业余劳动的收入算不算合法?直到1980年,随着 “星期天工程师”队伍的越趋庞大,其合法性才被开始正视,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工程师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发挥余热,再也无需“偷偷摸摸”。

到2000年,上风高科不仅成为上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成为国内风机行业的上市第一家,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发展,直接孵化催生了上虞整个风机产业,也为风机企业乃至上虞企业提供了颇具先锋意义的创新路径和发展目标。

创办于1984年的上虞县多速微型电机厂,从生产第一代电机起,就先后与浙江大学电机系、广州电器科研所攀亲““,聘请“星期天工程师”,引进JW系列分马力电动机技术,开拓市场客户,迈出了科技兴厂第一步。而这家最初位于卧龙山麓的电机厂就是日后誓做“东方西门子”的卧龙电气集团。

接着,上虞有了全国第一个乡镇企业与高校联合的科技星火集团,有了全国乡镇企业第一个中国产品质量金质奖和中国企业管理金质奖,有了众多省内外闻名的单打冠军。可以说, “星期天工程师“,开启了校企合作创新路径,产学研合作新雏形,也培育了上虞最早一批小型巨人企业和农民企业家。

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大平台

进入90年代以来,尝到甜头的上虞农民企业家又开始尝试推动合作的方式、领域、层次的拓展和提升,从连定型产品都没有时的单一技术合作,到单向的成果转让,到双向互动的合作,再到以利益为纽带的共建创新平台。

上风集团出资与上海交大等8所院校共同组建“风机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与皇马集团共同投资800万元组建油剂及表面活性技术开发中心;大普集团与东华大学共同出资800万元组建大普新合纤技术开发公司,重点开展国际领先的纳米改造性负阳离子纤维项目攻关;春晖集团与哈尔滨工大共同投资组建浙江锐克复合陶瓷有限公司,实施复合陶瓷材料成果产业化这一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一时间,上虞在产学研合作上的频频发力,令时任科技部长的朱丽兰也大为惊叹,毫不吝啬地冠之以“上虞现象“。据了解,上虞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和浙江省唯一的全国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城市。

一些企业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技术合作交流。如皇马集团投资800万元与韩国精密化学工业社进行乙二醇醚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合作,其产品的合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辉煌线业公司一次性引进日本野口株式会社的5名高层技术人员,成功地嫁接了特种纱线印染技术。

如果说,此前的成果转化,校企共建创新平台还局限于双方内部,囿于某项技术攻关或新品开发,那么成立于2004年12月的上虞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开放的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的新范本。据了解,该公司由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兴办,依托双方各自的市场开拓、生产管理经验和人才技术信息检测优势,在致力于共同开发化工绿色新工艺,推广绿色循环经济之外,还向同行企业开展科研成果转让,中试平台和技术服务提供等。

截至目前,上虞已与2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30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研发中心。可以说,产学研不仅直接推动了上虞风机、电机、照明电器、精细化工等多个优势产业的孵化壮大,也深度参与着上虞产业的转型升级。

升级打造科技创新“上虞模式”

校地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样板

“前两年我们搭平台,引项目,选项目,今年的重点就是推动好项目在上虞的落地。”最近,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的首个万级超净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该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宇喆介绍,这家成立于2014年底的研究院,是上虞关于“一个优势产业对接一所具有强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共建一个研究院”思路的最初实践。通过近几年的基础建设,研究院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尤其从去年开始,随着研究院整体搬入科创大走廊,宽裕的空间创设,优良的服务配套,更让它如虎添翼。

2017年,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研究院的牵线搭桥,国际先进照明科技会议成功落户上虞,这不仅使本土照明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为研究院引来了相关领域的7个科研项目及其创新团队,其中团队核心人员全部入选“绍兴330海外英才计划”或上虞“娥江英才计划”。

几乎同时,上虞又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研究院,分别对接精细化工和机械装备产业。目前,这3家大学研究院累计吸引超过15个创新团队、117名以上专家教授入驻,引进创新项目39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6家,与企业合作研发的5个关键产品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实现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与上虞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积极建设省产教融合实验区。今年7月,上虞又迎来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三所高校的校地合作集中签约。据了解,这三所高校分别在数媒、生物医药、机电工程、光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各有所长,结合后,必将对上虞目前着力打造的泛娱乐信息、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带来新的思路和资源。截至目前,我区已与17所高校开展校地合作,通过设立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团队、打造毕业生实习基地、孵化科技企业等举措,从源头上为上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集聚起优质智力资源。

而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我区还连续推出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孔雀计划”、 企业实验室“共建共享计划”、 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建设计划”、 产业联盟“对话计划”、产教服务“桥梁计划”等产教融合 “八大计划”,旨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以加快形成创新要素流动、高效协同和创新创造的生态链条。

浙江上风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上风集团)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