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监管防风险稳步推进
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信托业一跃成为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伴随着信托业的高速发展,长期积累的通道业务占比重、经营粗放等问题和风险逐渐暴露。2018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托业进入了严监管时代。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出台,对规范非标投资、消除监管套利以及打破刚性兑付做出了明确规定,把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8年4月-7月,银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对信托公司进行抽查,专项检查影子银行、交叉金融以及信保合作业务,通道业务是检查重点。在严监管的预期下,部分信托公司暂停了通道业务,其余公司也提出了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末信托资产余额为24.27万亿元,比第一季度末的25.61万亿元下降了1.34万亿元。这是自2010年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信托资产规模的连续下滑。二季度,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下降明显,从一季度的15.14万亿元下降到14.30万亿元,减少8414亿元,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为58.93%,比一季度下降了0.19个百分点。
非标融资的收紧导致了2018年社融增速的持续下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末,委托贷款余额为12.58万亿元,同比下降9.6%;信托贷款余额为7.9万亿元,同比下降4.9%。2018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从1月的12.7%持续下滑至11月的10.2%。在这一背景下,监管对信托业务适度放行。8月初,多家信托公司确认监管要求在符合资管新规及其细则前提下加快项目投放;8月20日,《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下发,明确提出支持信托公司开展符合监管要求、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2018年下半年,部分信托公司一定程度增加了此项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018年12月13日在一讲坛上表示,影子银行实际上是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影子银行不是完全负面的词,只要依法合规经营,便能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效部分。
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信托行业发展的监管生态,将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首先,金融改革继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使命;其次,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的监管态度,不同资管子行业间的监管差异进一步弥合。
“信托业一直是金融机构的试验田与改革的排头兵,是正规银行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也是国家财富市场的主力军,从严监管到政策边际放松,都是对金融市场的有效调解。”国通信托董事会办公室总监刘光祥表示,2019年,信托等大资管金融机构将会有平稳发展空间。
三大传统业务潜力待挖掘
作为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银信合作(通道)业务占据了信托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2018年上半年,在银监会55号文、资管新规等政策要求下,信托公司开始压缩通道业务规模;下半年,部分信托公司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项业务,但整体来看,信托降通道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13.61万亿元,延续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这也是信托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信托作为独特的金融子行业和法律制度安排,服务于银行和银行大资产体系,与之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并没有完全被打破。未来,传统的纯通道类银信合作业务将逐步被服务信托替代。”资深信托研究人士李烨(化名)表示,服务信托指的是银信双方在资管新规范畴下进行合作,例如,证券信托业务,信托为银行私人银行、银行资管提供更好的证券信托、阳光私募产品以及投顾服务,在各业务链条发挥信托的比较优势,提高服务能力。
备受市场瞩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为银信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李烨指出,未来信托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在证券信托、投顾、资产介绍、客户渠道共享等方面形成合作关系,也可以共同探索“公募/私募理财”+“信托”合作机会。
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私募投行领域,信托公司深耕数年,善于根据融资客户的需求与监管政策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融资结构、资金安排与合同条款,拥有较多的资产获取渠道,培养了一批投行业务的专业人才。同时,信托公司内部普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控合规体系,熟悉私募投行业务的风险点与把控手段,业务经验可广泛运用到更广阔的私募投行领域。
中信信托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周萍建议,未来,信托公司一方面可挖掘传统信托业务上下游业务机会。基于在私募投行领域的深耕细作,信托公司可通过介入私募投行业务的上下游,或挖掘私募投行业务客户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其他需求,实现信托业务链条的延伸;另一方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消费升级以及产业升级展业,在“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指导下,传统房地产与政府融资平台非标信托业务合规风险提高,展业难度增大。信托公司应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步伐,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努力将展业范围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延伸至国家重大战略、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相关领域。
资产证券化站上风口
2018年以来,在信托加强监管、回归本源的大趋势下,信托公司不得不直面挑战并开始主动拥抱变革,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内,资产证券化、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业务或将站上行业风口,为行业转型带新机遇。
2018年,多家信托公司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托型资产支持票据(ABN)业务发展迅速。据统计,2018年共有24家信托公司作为发行载体管理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规模合计1141亿元,同比增长140%。
周萍表示,信托公司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将迈入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信托公司应立足基础资产,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内部运营效率等SPV受托服务能力;同时,打造覆盖资产获取、受托服务、承销、夹层投资的资产证券化全链条业务。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信托过渡期细则,对家族信托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并明确家族信托不适用于资管新规,这为信托公司进一步开展家族信托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10月,银保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赖秀福撰文聚焦家族信托业务。他指出,家族信托是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也是未来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家族信托将成为信托公司客户黏性最高、最稳定、最为长期可持续的业务类型。
周萍认为,未来信托公司发力家族信托业务应凭借商业银行的社会信用与网点布局优势,与私人银行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建立覆盖法律咨询、资产配置、税收筹划、高端医疗、子女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生态服务圈;此外,可以拓展保险金业务,实现家族信托业务与保险金信托业务的联动发展,丰富委托财产类型,发挥保险金信托的财富传承功能。
除此之外,随着消费对GDP拉动作用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信托对消费金融市场参与的深度、广度将日益加深。
在信托公司的转型中,科技金融无疑也是重要砝码。2018年,不少信托公司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在财富、资产端风控等方面,充分探索Fintech手段与业务场景的结合,促使信托业务实现线上化甚至智能化。李烨指出,未来,科技、信息技术将逐步赋能信托业务,甚至在局部引导信托业务。
展望2019年,周萍认为,信托业应致力于做灵活的融资服务提供者,发挥信托融资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继续发挥熟悉基础资产的非标信托融资优势,将展业范围从房地产、地方政府平台等传统领域拓展至国家重大战略、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并提高融资服务、财富端资金对接非标信托资产等能力;同时,要做优秀的资产管理者,丰富居民与企业投资理财渠道,大力培育资产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过去开展阳光私募业务积累的托管/运营经验与数据优势,坚持服务型与主动配置型的资管业务“两条腿”走路;还要做忠实的受托事务执行者,大力发展家族信托、慈善公益信托、消费信托等服务信托业务。
周萍表示,无论何种定位,“只有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方向才是转型方向;能力才是信托公司的唯一竞争力。经营者和监管者只有致力于打造能力,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018年,资管新规等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信托业进入严监管时代,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下半年严监管政策边际放松。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指出,2019年,监管将坚守风险底线,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引领信托业行稳致远。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信托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信托牌照红利和刚性兑付影响逐渐减弱。展望2019年,信托行业传统的通道、房地产、政信等业务将努力在符合监管要求下,把握大势,挖掘潜力,做精做细;信托业将努力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发力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消费金融等业务。在“传承”与“探路”之间,信托公司将加大转型步伐,逐步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