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5万存款少吗”的话题,近期在互联网上掀起讨论的热潮。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减去房贷车贷生活开销后,她的存款已远超5万元。也有网友表示虽然暂时没有存款但正在努力中。“没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不努力。”许多人将存款视为对自己财富的衡量指标,有了存款就有了底气。
多出来的存款哪来的?消费、地产、理财赎回各有占比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大家将存款视为底气,通过数据也可见一斑。在央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65.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3.2个百分点。而就1月而言,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超额存款从去年便开始显现。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1年这一数据为9.9万亿元。
超额存款是什么?有人将超额存款解释成,存款超出历史增加趋势的部分。也有业内人士将超额存款和超额储蓄进行区分,认为超额存款不等同于超额储蓄,后者是真正的储蓄行为,而前者还包括资产配置调整过程中资金回流的部分。
那么,究竟“超额”多少?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测算认为,2022年超额存款7.8万亿元。而在超额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中,他提出,消费、地产、理财赎回占比约4:3:1。来自粤开证券的分析表明,如果将居民存款的异常增长视为“超额存款”,2022年新增存款相较于2021年,增加7.9万亿元。而其通过人均消费支出与全国人口数量的计算得出,1.5万亿元的超额存款是因居民消费减少,进行预防性储蓄。另外的超额存款部分则源于购房支出减少,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居民存款回流。
超额存款显示的不是“低迷”而是消费复苏
从业内人士提出的分析来看,似乎消费、投资意愿降低是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有基金公司持不同看法,认为存款增加不是“省”出来的,并认为后续消费复苏相对乐观。
中金公司认为,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节省”的结果。其提出,如果家庭整体的消费倾向都大幅下降(储蓄率大幅上升),宏观的结果将是经济走弱,存款也随之走弱而不是上升。另一方面,其通过对M2的拆分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财政和准财政发力的体现而非“居民不买楼、不买股”。并从行为金融视角指出,如果财政和准财政是推升“超额存款”的主因,那么其后续释放的动力可能相对较强,意味着对后续消费复苏可以适当乐观。
存款就像打怪升级,不如让武器更锋利
更有趣的是,在年轻人眼里,存款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朋友圈里,一些朋友会‘攀比’存款,交流存款心得。”刚工作不久的小李说。更有人将存款视为打怪升级的“闯关游戏”。“存1万是一个小怪,5万是一个大怪,存满就会加‘血条’。总有一天会‘血条’加满,打败大Boss。”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道。通过网上的留言,很多人将存款作为“爱好”,也有一些人将其视为抵御风险的手段。
面对未来新形势,不如让资金“动”起来。如前文所述,超额存款中还包括资产配置调整过程中资金回流的部分,那么这部分回流资金何去何从?招商银行日日宝是个不错的“去处”,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更可以快速赎回,单日至高快赎20万,将灵活性拉满,而且100%主投固收类产品,R1低风险,更安全。
存款的流行折射出消费、理财形势与观念的变化。当将存款视为积攒“血条”、打怪升级的“武器”时,不如让资金“动”起来、让武器更锋利,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手里有闲钱,该放在哪里理财?#
数据:
1、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风险提示:理财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代销提示:本产品由招银理财等投资机构发行和管理,招商银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本文文字版权属招商银行所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