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相信广东④
这十年,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区域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从贫困村变“网红村”。新华社图
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真心实意地谋、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
十年来,广东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2021年达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6:1。
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广东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单产连续三年“三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2017年的5969亿元、3712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亿元、5169亿元。
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欧家村,彩虹与金黄色的欧家梯田相映成趣。新华社图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19万亩。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更创造了华南双季超级稻亩产1537.8公斤世界纪录,双季香稻亩产1367.3公斤世界纪录,并具备了大面积双季优质丝苗水稻亩产超900公斤平衡生产的能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农业向全产业链转变
广东在全国率先将抓农业的方式从过去抓生产向抓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转变,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转型。
近年来,位于广东省北部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改革,一大批新兴产业在此落地。新华社图
2021年,广东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1.3%,创建了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阳春市三甲镇罗村村委会利用该村连片土地种植300多亩火龙果,果农利用农家鸡粪等有机肥结合现代农科技术,种植出的红心火龙果果实大、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新华社图
广东在全国首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利用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网络节+云展会”模式等推动农产品卖往全国、销往全球。
网络主播在推介翁源兰花。地处粤北山区的广东韶关市翁源县被誉为“中国兰花第一县”,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年产值超30亿元。新华社图
此外,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快向标准化、品牌化、食品化转型,广东预制菜引领了消费潮流,成了新兴增长热点,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工作人员在英德一家茶厂的车间内忙碌。新华社图
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广东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农村补短板“九大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以上,生活垃圾“村、镇、县”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全覆盖,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农村5G、4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乡村建设加速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广东博罗徐田村的旧民居经过改造后成为多功能文化场馆。新华社图
目前,广东已建成5条省际廊道乡村风貌带、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推出57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美丽乡村加快释放出“美丽经济”。
广东潮州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正成为潮州乡村振兴新亮点。新华社图
农村公路铺装率达100%
五年来,全省交通部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全省共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全面通硬化路,农村公路铺装率达100%,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了100%通客车。
在梅州市境内拍摄的大潮高速塘尾互通立交。新华社图
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36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101.6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农业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
激发农村土地“活力”,需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纵深发展。近年来,广东扎实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汕尾市陆丰乡村振兴“浪漫荷香”景观示范带重要节点桥冲镇溪碧村。新华社图
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格局,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加大。
心系乡村事,聚力谋振兴。广东正在奋力谱写乡村产业发展大文章。
(数据来源:“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
设计:尹洁琳 何欣 林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