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 十大股东(建设银行 十大股东有哪些)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招商证券 廖志明 邵春雨

一、大行“头雁”,基础实力雄厚

1.1 建设银行历史沿革

建设银行稳居中国第二大行,资产规模与工行差距逐步缩小。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依托在基建和地产领域的先天禀赋,建设银行在近 20 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稳步增长,在 2004 年成立之初资产规模在“工农中建”中排名最末,但随后迅速反超并稳居于四大行第二,且与第一位工商银行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2Q3 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达 34.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 长 13.37%。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2016 年以来建设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持续优于大行平均水平,业绩优势不断凸显。

建设银行也成功跻身全球顶级大行之列,自 2015 年起公司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银行家》杂志根据一级资本规模将公司评为 2021 年世 界银行 1000 强第二。

市占率较高,近年有所下降。

22Q3 建设银行总资产规模达 34.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3.37%;贷款、存款规模在金融机构的市占率分别为 9.93%、9.72%,相比于 2012 年末 11.93%的贷款市占率和 12.36%的存款市占率,建行存贷款市占率近年有所下降。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起源于国家经济建设计划。建行成立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为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一五”期间,以 156 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全国陆续展开,为管理和分配巨额建设资金,中国建设银行应运而生。

第一阶段,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

1954 年 5 月,财政部向中央财经委员会建议请政务院准予设立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监督工作的专业银行。

1954 年 9 月 9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 224 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决定》,并任命时任交通银行总经理的马南风出任银行行长。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于 10 月 1 日在全国正式成立。

第二阶段,国家专业银行时期。

从 1979 年到 1993 年,建设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其改革发展与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在改革与强化财政职能的同时不断拓展与完善银行职能。

建设银行在这一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 1979 年到 1984 年建设银行逐步从财政部门的附属地位中分离出来,国家专业银行的地位得以确立。

从 1985 年到 1993 年,建设银行的信贷收支全额纳入了国家信贷计划体系,金融业务开始全面开拓,银行功能日臻完善,实现了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第三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时期。

1994 年,建设银行为顺应我国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在分离政策性业 务、移交财政职能后,开始了商业化的改革进程。建设银行将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离给了国家开发银行。

此外,由于国家确立了建设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建设银行不再适宜代理财政职能,1994 年 8 月财政职能正式移交给财政部门。

建设银行在分离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移交财政职能之后,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和财政部确立了委托贷款资金管理和工程审价的关系,实现了向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成功转换。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建设银行经过近 7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综合竞争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

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已降至 1.40%,资本充足率达到 18.67%,总资产净回报率为 0.76%,股本净回报率达到 9.58%,实现经营利 润 2472.82 亿元。这些指标不仅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已经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1.2 建设银行股权结构与高管情况

建设银行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中央汇金为第一大股东。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97.36%,第一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司,持股比例达 57.11%(H 股 57.03%),中央汇金、国家电网、长江电力等股东均为建行成立之初的发起股东,持股较为稳定。

股权集中且稳定是国有大行的共同特点,促使大行能够在战略决策上保持较强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并积极为国家经济和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国资股东实力雄厚也使得公司拥有充足 资本来抵御潜在风险。

外资入股,2005 年香港上市。2005 年 9 月,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通过购进汇金公司减持的股份入股建行,持股比例分别是 9.0%和 5.1%。当年 12 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两年后,完成 A 股上市。建行 H 股占比较高。

目前,建行 H 股占总股本的 96.2%,A 股仅占 3.8%,为 A 股流通盘最小的国有大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王江前行长离任属于正常变动,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王江先生在进入银行系统工作之前,王江曾在金融高校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是一名典型学者型官员,曾任山东经济学院副教授。1999 年,王江正式进入银行系统,在建行工作 15 年,其后 2015 年 3 月升任交行副行长,2017 年 7 月王江调任江苏省副省长,2019 年 12 月任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2021 年调任建行行长。

在建设银行任职 1 年后接任退休的李晓鹏,成为光大集团的党委书记。建设银行行长由中组部任命,此次高管变动属于正常调整,且王江行长在建行任行长仅 1 年,因此行长离任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2022 年 5 月,张金良先生出任行长。张先生自 2003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 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财会部副总经理、 IT 蓝图实施办公室主任、财务管理部总经理、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自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担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兼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2018 年 8 月至 2022 年 4 月,担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并自 2019 年 5 月起兼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2022 年 5 月 27 日,张金良调任建设银行行长一职,具有丰富的大行管理经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水平较好。

建设银行的董事长田国立曾在中国银行、中信集团、中信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任高管,在金融系统有着长期任职经验。

现任行长张金良先生曾担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等职务,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建行高管的任职履历大多较为丰富,银行业任职基础扎实,对业务全局把控能力较强,同时多位高管有监管和政府部门任职经历,便于其多角度思维进行经营管理,防控风险稳定经营。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1.3 建设银行三大战略

2018年建设银行推出全面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

建立劳动者港湾,组建建行大学,聚焦社会民生痛点、难点,以金融的力量赋能社会,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业务新的发展。

住房租赁与普惠金融战略、金融科技同时成为建设银行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打造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建设银行深入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理念,住房租赁战略应运而生。建设银行与全国 300 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住房租赁方面的合作协议,从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房源供给、运营监管、金融服务等多个渠道入手,为“房住不炒”提供切实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截至 2022 年 9 月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 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 1.6 万家企业、4212 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开业运营“CCB 建融家园”长租社区 204 个;在全国对接超 过 500 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 APP 在超 200 个城市上线运行;公租房 APP 在超 100 个城市上线推广。

住房租赁贷款增速较高。

截至 22 年 6 月末,建行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1,806.17 亿元,较 21 年末增加 471.56 亿元,增幅 35.33%。其中,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1,217.7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97.57 亿元,增幅 48.47%,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 700 个,所支持项目可向社会提供租赁房源 80 万套(间)。

稳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2017 年建设银行提出并开始布局住房租赁战略,并率先推出住房租赁综合解决方案,至 2022 年二季度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 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 1.5 万家企业、4034 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此外,为大力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银行在全国主要城市对接超过 500 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从建设银行 2021 年开始公布住房租赁余额的相关数据,至 2022 年二季度末,住房贷款余额在不断攀升,22 年第二季度住房租赁贷款余额为 1806.1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5.33%,其中,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1217.7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8.47%;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余额 588.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4.38%。

在当前推进租购并举和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倡导下,建设银行对于住房租赁战略的提前布局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夯实发展基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建设银行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主动调整业务机构,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战略。

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 2.29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4185.04 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 243.19 万户,较上年末新增 49.52 万户。建行“惠懂你”产品,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通过强化数据资产的经营和信用转化,以大数据综合评价为手段,破解信息真实性和不对称难题,打造了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的互联网线上业务运营模式,成为全国众多中小微企业心目中的明星产品,不但深受中小微企业青睐,也因其开放性而受到同业尊崇。

截至 2022 年 9 月末,APP 授信客户超 186 万户,授信金额近 1.5 万亿元。建设银行科技研发能力突出。

建设银行 2021 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 年末,建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 15121 人,金融科技投入为 235.76 亿元,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 4.17 亿户,月均月活用户数 1.49 亿户,交易量 573.53 亿笔,交易额达 92.18 万亿元。在大行中建行科技投入占比较高,科技人员占比较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二、零售业务优势明显,基建和住房按揭传统优势强

2.1 传统优势业务:基建和住房按揭

2.1.1 传统优势的基础设施类贷款占比过半

建行在基建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建设银行自成立伊始就负责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拨款、管理等业务,长期以来在基建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基础设施类贷款也属于建设银行传统优势业务。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1954 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管理好巨额建设资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应运而生。国家赋予建设银行的职能是为基本建设投资承担拨款监督任务,支持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建设。

在过去的近 70 多年里,建设银行一直对基建领域的资源配置、贷款价格等方面给出倾斜,在基建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专业优势。

据 2012 年以来的公开数据,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规模不断攀升,20、21 年同比增速超过 17%,22 年中报披露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为 5.47 万亿,较 21 年末增长 7.89%。

自 2017 年起,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超过 50%,截至 22 年 6 月末,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为 51.66%,保持平稳态势。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基建类贷款不良率近年有所降低。

由于基建类贷款期限较长,使得建设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加之此类贷款利率较为稳定,为建设银行获得稳定资产收益提供了保障。

此外,虽然 16 年起,基建类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但 22 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基础设施类贷款不良率为 1.44%,较 2021 年有所改善。

2019 年以来,中长期贷款比重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与 2019 年以来加大对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比例的政策方向相吻合,2021 年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突破 70%。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2.1.2 按揭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不良率处于低位

按揭是建设银行零售贷款的大头,占比超 80%。

建设银行 22Q2 按揭贷款存量为 6.48 万亿,位列国内银行之首,按揭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为 80.2%,较 2012 年末提高了 4.46 个百分点。

虽然近些年建设银行按揭贷款总量在不断攀升,但按揭占零售贷款的比重在 2016 年达到顶峰,为 82.72%,此后呈现下降趋势,增量也有所放缓。

2022 二季度末按揭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 31.78%,较 2021 年末下降 2.18pct,符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32.5%)。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按揭贷款市场份额第一,近年市占率有所下降。

截至 2022 年二季度末,中国个人住房贷款总计 38.86 万亿元,建设银行占市场份额为 16.68%,虽然近年来建设银行按揭贷款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排名商业银行第一位。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按揭贷款不良率保持稳定,同业中位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建设银行贯彻全流程风险防控历练,使得按揭贷款不良率稳定在 0.2%-0.3%,2022 年二季度末的不良率为 0.25%,显著低于建设银行整体贷款不良率 1.4%。此外,在公布了按揭不良率数据的主要上市银行中,建设银行的按揭不良率也位于较低水平。

整体而言,建设银行的按揭绝对额、市场占比及低不良贷款率使得其整体资产质量受益。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建行个人住房贷款相关数据亮眼,按揭余额高,不良率低。

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经达到近 6.45 万亿,同时不良率在 0.25%,在六大行里贷款余额第一、不良率最低。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2.2 继续发挥零售业务优势

2.2.1 资产结构合理,优化零售贷款占比

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近三年零售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大行的资产结构中,零售普遍占四成,对公占比约六成。

据 2012 年以来的公开数据,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逐年增加,至 2022 年二季度末达到 10.6 万亿。近三年受到一定冲击,零售贷款占比有所下降,22Q2 零售贷款占比降至 39.68%,较 2020 年末下降了 3.38pct。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六大行中,建设银行的零售业务优势明显,零售占比较高。

自 2014 年起,除邮储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群和网点形成的得天独厚的零售优势,建设银行的零售投放在其他大行中基本处于领先地位,在 2022 年二季度末,其零售贷款占比与农业银行基本持平。

但是也可以看出,近三年除邮储银行外,另外五大行的零售贷款占比都有小幅度下滑,未来建设银行在零售业务开拓方面还存在较大可发挥的空间。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得益于按揭贷款占比高,零售贷款不良率为大行中最低。

一方面,零售贷款的不良率低于对公贷款,因为相较于对公贷款而言,零售贷款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更低,加之按揭贷款资产质量通常较好,零售贷款不良率低于对公贷款,如 2022 年第二季度末,建设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为 0.44%,远低于对公贷款不良率 2.15%。

另一方面,得益于按揭贷款占比较高,且按揭不良率为大行中最低,建设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在六大行中处于最低水平,22Q2 建设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 0.44%,另外五家大行零售不良率位于 0.54%-1.17%。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消费贷款占比稳定在零售贷款的 3%,信用卡贷款占比稳定在 11%,按揭贷款增长稳定,年增速约为 10%。

具体分析建设银行零售贷款结构可以发现,零售贷款规模的扩大主要来自近年个人按揭贷款的稳定增长,年增速基本保持在 10%左右的水平;经营贷款近三年增长速度较快但缺乏稳定性;消费贷款在 2017 年快速爆发,增长率高达 156.74%,但之后几年消费贷款增长速度疲软,但经过 2017 年的快速增长,消费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自 2017 年起保持在 3%-4% 的水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零售贷款年化平均收益率较为稳定,在大行中排名第三。

自 2016 年起,建设银行零售贷款收入规模稳定增加,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较为稳定,基本上维持 4.5%-5%的水平。建设银行贷款收益率在六大行中处于中位,18-20 年保持平稳上升趋势,21 年有所下滑,但 22 年又回升至 4.89%,在六大行排名第三。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零售利润占比持续提升,维持 60%以上。

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达 38.62%,此后每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都突破 2000 亿,22 年上半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达到 1208.46 亿元。近年来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占比保持稳定,基本上维持在 60% 左右的水平,22 年上半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占比达 62.81%。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2.2.2 普惠金融战略成效显著

普惠金融是建设银行的三大战略之一。普惠金融贷款规模近年来不断攀升,截至 22 年六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 2.14 万亿。

贷款结构上,普惠小微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近年来也在不断攀升,22 年六月末达到 10.5%,较上年末上升 0.56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过 20%。

六大行对比而言,建设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的规模领先同业,普惠小微贷款占比在六大行中排名第二。

此外,建设银行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22 年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4.08%,较上年下降 8 个基点,在同业中,也与除邮储银行外的其他大行基本持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深化平台经营,依托数字技术和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战略。

一方面,依托“建行惠懂你”APP,提升市场响应能力,APP 累计访问量超过 1.7 亿次,下载量超 2250 万次,授信客户超 165 万户,授信金额超 1.3 万亿元。

另一方面,建设银行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等普惠金融群体差异化需求,丰富小微企业贷款的产品体系,提升客户需求满足能力和服务效率。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发挥网点渠道优势,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建设银行超 1.4 万个网点能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拥有普惠专员超 1.9 万 人,累计组建普惠金融(小企业)服务中心 252 家,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 2543 个。

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网点优势,实现小微贷款客户数连年增加,19-1H22 平均增速为 19.59%,小微客户数至 22 年六月末以达到 225.2 万户,在六大行中也处于前列,仅次于农业银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2.3 发力财富管理,助力中收增长

建行中收规模较高,中收增速相对较低。近三年,建设银行中收规模有所波动,但中收占营业收入比重基本上稳定在 15%左右。从六大行及主要股份制银行对比来看,工商银行中收规模较高,而邮储银行以 56.44%的中收增速领跑。

建行 1H22 年中收规模为 688.23 亿元,同比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绝对规模位于下列十家银行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工商银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从中收结构来看,三家股份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三家大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的中收占营收比重都超过 15%,另外四家银行的中收占比都集中在 10%-15%,建设银行的中收占比处于中游水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1H22 理财业务收入占建行中收的 11.88%。

22 年上半年建行的中收以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代理业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理财产品业务收入为主,合计占据近 70%中收,其中理财产品业务收入占中收的 11.88%。

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银行卡手续费(含信用卡)、结算类业务和代理业务,其他三家大行的中收主要增长动力还包括理财业务手续费及佣金。

1H22 工行理财业务手续费占中收的 28.18%,交行占 19.33%,邮储占 18.01%,相较于大行,建行理财业务收入比重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2022 年 6 月末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余额 21515.80 亿元,位居六大行前列。

一方面,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近年来稳定在 2 万亿之上,同六大行对比来看,仅次于工商银行。

另一方面,在保持理财产品总体规模稳定的同时,建设银行快速推进理财净值化转型,截至 22 年 6 月末,净值型理财产余额为 20470.02 亿元,占比高达 95.14%。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建信理财子公司助力理财业务增长。

建信理财成立于 2019 年,22 年 6 月末,建信理财产品规模 20470.02 亿元,将助力建设银行理财业务加速增长。

私行银行财富业务快速扩张。

截至 22 年 6 年末,建设银行私人银行客户(AUM 600 万以上)总数达到 19.05 万,较 21 年末增长 7.52%,且私人银行 AUM 规模超 2 万亿。

与披露私人银行 AUM 的另外四家大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相比,建设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仅低于工商银行,私人银行 AUM 也处于中游水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三、基本面情况:盈利能力领先,息差优势稳固

3.1 业绩增速亮眼,ROE 持续稳定性强

3Q22 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6.52%,位列六大行第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3Q22 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6.52%,同期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5.56%,六大行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6.47%。2021 年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近九年来最高点,为 11.61%。

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一直比较接近,但近三年建行盈利增速高于工行。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综合化布局全面,经营成效显著。

建设银行于 2010 年基本完成综合化战略布局,此后综合化经营平台建设持续完善。

目前,建设银行旗下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养老、建信投资、建信理财、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全面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等领域。

2021 年,建设银行境内七家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 129.09 亿元,同比+65.1%,占全行净利润总额的 4.2%,较 2020 年+1.4pct,经营成效较为显著。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营收增速放缓。2021 年建设银行营收增速为 9.05%,3Q22 营收增速放缓,降至 0.98%。

营收中中收贡献较高,银行卡业务优势明显。2021 年、3Q22 建设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1214.92 亿元、948.77 亿元,占总营收的 14.7%、15.7%,占比均在六大行中位居第 2。

相较同业,中收的主要优势来源于银行卡及结算类业务、财富管理类业务(包括代理、理财、托管)等多方面领先布局。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ROE 较高,盈利能力强体现其较强的内生式增长能力。

自 2012 年以来,建设银行 ROA、ROE 在六家国有大型银行中稳居于前列,2015 年起连续 7 年 ROE 位列六大行第一,彰显高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性。2021 年建设银行 ROE 为 12.55%,位列六大行第一,在全部上市银行中分别排名也处于上游水平。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3.2 息差稳定,规模增速小幅回升

息差小幅收窄。2017 年至 2021 年,建设银行的平均生息资产增速在 5%-15%间波动,截至 2021 年末,平均生息资产达到 28.48 万亿元,同比增速 8.42%。

息差受疫情让利影响近年持续收窄,3Q22 建行息差 2.05%,较 1H22 下降 4BP。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生息资产收益率优势明显,计息负债成本率较高。

建设银行 1H22 生息资产收益率 3.72%,较 21 年提升 1BP;计息负债成本率 1.82%,较 21 年提升 5BP。与其他五大行横向对比,建设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较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位于大行前列,主要源自贷款占比高+零售占比高的结构优势。

较高的资产端收益率带来息差优势,2021 年建设银行净息差为 2.15%,位居六大行第 2。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3.3 成本控制水平提升,网点、人员精简化

金融科技战略赋能经营和管理效率,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较低。3Q22 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为 23.71%,横向比较,在六大行中排名第二低,仅高于工行。

回顾过去,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近十来以来整体趋于下行,体现出成本管理能力不断强化,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建设银行正全力推动金融科技战略,加快线上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步伐,有望赋能经营和管理效率,促进成本管控。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精简人员及网点规模,有效降低成本支出。

公司成本收入比自 2012 年至 3Q22 累计下降了 5.86 个百分点至 23.71%。伴随线上渠道、营业网点的智慧柜员机等自助渠道规模的扩大,人力成本与新建网点费用相应减轻。

自 2014 年公司员工人数开始下降,员工人数 22Q2 较 2014 年末下降 6.7%;另一方面,网点数自 2018 年达到约 14917 个之后,逐年下降,2022 年二季末网点数缩减至 14461 个。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3.4 资产质量扎实稳健

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风险抵御能力良好,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的态势。

22Q3 不良贷款率 1.40%,同上季持平,较 21 年下降 2BP。近年来建设银行加大不良出清,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2Q2 关注类贷款占贷款总额比率为 2.63%,较上年末下降 6BP。

22Q3 拨备覆盖率达 244.12%,较 21 年末(+239.96%)提升 4.16 个百分点,整体拨备水平在六大行中排名第三。

纵向来看,建设银行在大行中率先迎来不良拐点,资产质量在充分做实前提下不断向好。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转型,2013 年起国有大行整体进入一轮不良上升周期。

建设银行长期保持信用风险的主动管理,科学审慎、前瞻主动做好风险识别及分类管理,成为不良上升周期中最先迎来资产质量拐点的国有大行之一,其不良率于 2015 年末达到 1.58%的峰值后,从 2016 年开始进入长期下行通道(2020 年疫情导致不良率短暂提升,与同业趋势一致)。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隐性风险指标不断改善,保持审慎稳定的拨备计提力度,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

自 2016 年以来,建设银行逾期贷款率长期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且保持逐年下降,2021 年末为 0.94%,位列六大行第二低。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关注率较高,主要为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较严格所致。

22Q2 建行关注贷款率为 2.63%,较 21 年末下降 6BP。与六大行横向比较,建行关注贷款率较高,近年有小幅下行趋势。工行、农行等在 2018 年后关注率有明显下降,建行关注率下行速度相对较慢。

关注类贷款率虽然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但是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较低,因此建设银行贷款关注率高是因为其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较为谨慎严格所致。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四、盈利预测和报告总结

4.1 盈利预测

建设银行 2022 年 1Q、1H、3Q 营收增速分别为 7.25%/4.72%/0.98%,22 年受到疫情影响营收增速逐季下降。

2022 年 1Q、1H、3Q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6.77%/5.44%/6.52%,盈利增速保持稳定。

22 年四季度受到债市调整影响,营收增速预计小幅下降,2023 年由于按揭贷款重定价,预计公司息差存在一定压力,影响营收增速。

假设 22/23 年末贷款增速为 6%,预计 22/23 年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为 15.0%/12.0%,22/23 年营收增速为 2.6%/6.3%。

综上,我们预计 22/23 年盈利增速为 6.3%/5.3%。

我们采用同业比较法对建设银行进行估值,采用其他5家上市大行作为建设银行的可比银行,5家可比公司22年WIND 一致预测 PB 区间为 0.42~0.63 倍,平均 0.49 倍。

与可比银行相比,我们认为建设银行在零售客群基础、ROE、资产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参照可比同业,给予其 0.65-0.7 倍 22E P/B 的目标估值。对应 6.47-6.97 元/股

大行"头雁",建设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基建类贷款占比高

4.2 报告总结

建行成立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为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为管理和分配巨额建设资金,中国建设银行应运而生。22Q3 建行总资产规模达 34.3 万亿元,稳居中国第二大行。

1、基建和住房按揭传统优势强

建行在基建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基建类贷款占比高。自 2017 年起,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超过 50%,截至 22 年 6 月末,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为 51.66%,保持平稳态势。

按揭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不良率处于低位。按揭是建设银行零售贷款的大头,占比超 80%。建设银行 22Q2 按揭贷款存量为 6.48 万亿,位列国内银行之首,按揭贷款占零售贷款的比重为 80.2%,较 2012 年末提高了 4.46 个百分点。

22Q2 按揭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 31.78%,符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32.5%)。

按揭贷款市场份额第一,近年市占率有所下降。22Q2 中国个人住房贷款总计 38.86 万亿元,建设银行市场份额为 16.68%,虽然近年来建设银行按揭贷款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排名商业银行第一位。

2、零售业务优势明显

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攀升,近三年零售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大行的资产结构中,零售普遍占四成,对公占比约六成。

22Q2建行零售贷款占比降至 39.68%,较 2020 年末下降了 3.38pct。得益于按揭贷款占比高,零售贷款不良率为大行中最低。

22Q2建设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为 0.44%,远低于对公贷款不良率 2.15%。

得益于按揭贷款占比较高,且按揭不良率为大行中最低,建设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在六大行中处于最低水平,22Q2 建设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 0.44%,另外五家大行零售不良率位于 0.54%-1.17%。

零售贷款年化平均收益率较为稳定,在大行中排名第三。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较为稳定,基本上维持 4.5%-5%的水平,22 年为 4.89%,在六大行排名第三。

私行银行财富业务快速扩张。22Q2 建设银行私人银行客户(AUM 600 万以上)总数达到 19.05 万,且私人银行 AUM 规模超 2 万亿。

3、盈利能力领先,息差优势稳固

ROE 较高。2015 年起连续 7 年 ROE 位列六大行第一,彰显高盈利能力的持续性。2021 年建设银行 ROE 为 12.55%,位列六大行第一,在全部上市银行中分别排名也处于上游水平。

生息资产收益率优势明显,计息负债成本率较高。

建设银行 1H22 生息资产收益率 3.72%,较 21 年提升 1BP;计息负债成本率 1.82%,较 21 年提升 5BP。

与其他五大行横向对比,建设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较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位于大行前列,主要源自贷款占比高+零售占比高的结构优势。较高的资产端收益率带来息差优势,2021 年建设银行净息差为 2.15%,位居六大行第 2。

我们预计建设银行 22/23 年盈利增速为 6.3%/5.3%。我们采用同业比较法对建设银行进行估值,参照可比同业,给予其 0.65-0.7 倍 22E P/B 的目标估值。对应 6.47-6.97 元/股。

五、风险提示

(1)疫情扩散:海外疫情若持续扩散,影响国内出口,对国内经济恢复产生影响。

(2)经济失速,资产质量显著恶化:若经济失速严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商业银行因宏观经济下滑出现大量坏账造成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

(3)政策变动,息差大幅收窄等:若出台严厉减费让利等政策对银行息差造成不利影响,相关政策影响信贷需求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报告中心-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建设银行 十大股东(建设银行 十大股东有哪些)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