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17日讯 (编辑 田箫)近日,由中国工商银行牵头发起设立的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其旗下第二支基金——中国-中东欧基金二期在卢森堡组建完成,后续将以新能源相关行业为主要赛道,在中东欧地区开展投资活动。
据公开资料显示,世福资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复星集团、金鹰集团共同出资,2016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其旗下的中国-中东欧基金是中国首支非主权类区域合作基金。2016年10月26日,中国-中东欧基金一期在卢森堡正式成立。五年多来,基金一期累计在欧投资5.33亿欧元。
绿色项目成为“主旋律”
世福资本官网显示,其投资方式以股权投资为主,辅以夹层债务、股权挂钩等其它投资方式,主要寻求控股权收购,也会灵活考虑出售方的需要(比如战略性少数股权投资)。单一项目的投资规模,原则上不超过8000万欧元。
在宣布重点关注新能源之前,中国-中东欧基金已经投资了不少相关项目。2019年12月,中国-中东欧基金全资收购位于波兰的51.5兆瓦光伏电站开发权。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第五届进博会上,世福资本与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了关于开展波兰太阳能项目投资合作的签约仪式,通过中国-中东欧基金向中国中原联合体出售51兆瓦太阳能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由基金主导的中东欧地区太阳能绿地项目,已于今年内顺利投产。
事实上,绿色项目一直都是近年中国对外投资的“主旋律”。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9月26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金额,首次超过煤炭投资;2021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煤炭(煤电和煤矿)投资为零。
同时,相关部委也对绿色投资做出了更严格的规范。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在2021 年 7 月与2022年 1 月,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和《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两个文件均要求在对外投资中适用更严格标准,必要情况下适用相关国际环境标准。
海外投资力度不减
尽管全球经济环境正面临波动,但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业务并未出现明显缩减。根据安永中国调查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687.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7%,持续领先整体增速。
自2007年以来,中国陆续与非洲、东盟、拉美、欧洲、中东欧、阿拉伯国家等多个区域性金融组织成立了投融资专项基金,覆盖所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除中国-中东欧基金外,还有不少基金也活跃在对外投资一线。
11月13日,丝路基金与印度尼西亚投资局(“INA”)宣布了双方联合投资框架下的首批投资,双方与印尼国有医药企业PT Bio Farma(Persero)(“Bio Farma”)和PT Kimia Farma Tbk.(“KAEF”)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印尼政府实现进一步发展印尼医药行业并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丝路基金成立于2014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和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储备(通过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赛里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出资比例,分别为65%、15%、5%和15%。
9月,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宣布与广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合力构建欧亚合作中心生态圈,引进国际优势科技资源、先进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广州,同时将国内的产品、技术、服务,推送至欧亚国家和地区,促进高端产业链充分融合。
此外,规模10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至今已对37个非洲国家投资超64亿美元,可撬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融资310亿美元,投资项目涵盖产能合作、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民生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