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三宗罪(投资者三宗罪是指什么)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提起腾讯这家公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多数人都在使用腾讯的产品,无论是社交、游戏、影音还是支付出行,人们既享受着这些产品带来的便利,同时又在骂腾讯是一个模仿者,甚至是抄袭者,这在中国企业史上算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事。

这些年来,有关于腾讯的报道和指责不绝于耳,特别是在著名的“3Q大战”之后,我们隔三差五就会听到“腾讯药丸”、“企鹅帝国走向衰落”之类的消息,所有的矛头无外乎指向三点:第一,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第二,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三,垄断平台拒绝开放。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外界给腾讯定下的“三宗罪”,同时也来分析一下,企业若要长久的发展下去,能从腾讯的这些“罪名”背后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企鹅三宗罪之抄袭者”

腾讯“抄袭者”的大名可谓是由来已久,自打2006年马化腾被讥讽为“全民公敌”之后,舆论都在指责腾讯的抄袭行为,最早公开把马化腾叫做“抄袭大王”的人是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把腾讯与微软相提并论,认为马化腾与比尔·盖茨一样,是中国和美国两个最有天分的抄袭者,并且还着重的表示,马化腾是明目张胆的抄、毫无底线的抄。再后来,马云、李彦宏、丁磊都曾公开表示过“马化腾什么都要抄”。

各大媒体们更是毫不留情,对于腾讯的任何成功,几乎都要冠以“模仿者的胜利”,他们认为马化腾尝到了抄袭的甜头,并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还多次引用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候的回答:“坦率讲,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从国外过来的,没有说太独特,是自己原创的。毕竟商业模式你很难苛求去原创,因为本来就这么几种,关键看谁做的好”。

更有意思的是,马化腾似乎一直对外表达类似的观点,他坚持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腾讯在抄袭,如果真的是抄袭,腾讯早就被告倒了。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企鹅三宗罪之以大欺小者”

前几年国内创业大潮兴起的时候,很多创业者找到投资人说项目,投资人几乎都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做的这个项目,腾讯会不会做?如果腾讯杀进来了,你如何保证不被干掉?”这在当时的确就是一个谁都没办法避开的问题。

只要是某个领域的前景被看好,腾讯就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它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布局,然后悄悄的出现在你背后,伺机充当掠食者,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占领市场,抢走你手中的蛋糕,这样的一位“搅局者”总是让同业的人心神不定。

腾讯有着非常强大的资本,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多少敢和腾讯比有钱呢?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地位就如同在国际环境中的美国,它既是运动员,同时也是裁判员,对于很多创新者和小型企业而言,的确是灾难般的存在。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企鹅三宗罪之垄断者”

早在2010年4月底,腾讯就曾因“UC手机浏览器疑似遭到腾讯方面封杀”的霸刀事件而被抨击,很多UC的用户在网上发帖表示,当他们使用UC浏览器登录腾讯的“QQ农场”时,系统会将用户自动降级,但是使用QQ浏览器时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件事最终在一片对骂中平息了下来。

事实上到今天,腾讯依然没有放弃这样的做法,在微信中被封掉的各平台链接就是很好的证明,著名企业家雷军在很多年前声称:假如腾讯强大的代价是扼杀了产业的创新、破坏了产业的生态链,那么等待腾讯的可能和IBM、微软一样——反垄断法和反不公平竞争法。

实际上腾讯兼具平台运营和产品供应两种角色,并且本身就拥有多个亿级用户的平台,在业务交叉推进的过程中,想实现内部协调已是非常困难,一旦涉及外部合作,或者是外部产品与企业发生竞争冲突时,如何处置必然成为两难的选择。


中国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腾讯以一个强者的姿态林立在中国互联网环境里,必然会遭受攻击和指责,所谓的“三宗罪”并不能说明腾讯就是一个无耻的、没有良知的企业,相反,在这些“罪名”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全中国的企业都在互相抄,为什么只有腾讯成功了?”

如果谁对我说中国的企业完全没有抄袭,这一点我是不接受的,任何一个参加工作的人,对于自家企业的发展有没有过抄袭都心知肚明,可是为什么偏偏腾讯就抄成功了呢?原因很简单,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就不是抄袭,而是在于更好的“本土化”。

腾讯不是没有失败过,拍拍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用过拍拍网的人都知道,这个产品几乎和淘宝无异,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淘宝仿制品,结果呢?被淘宝杀的体无完肤,最终不得不关闭,马云曾经说,拍拍网如果按照淘宝的方式进行下去,必然会被淘宝干掉。

巧合的是,凯文·凯利也表示,打败腾讯的,绝对不是下一个腾讯。模仿可以让一个公司走的很快,但绝对不会走的更远,腾讯之所以成功的发展到今天,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了更适合自己用户生态的优化。

从最初的OICQ进化到QQ,是无数个日夜对用户使用习惯的观察、以及对中国互联网环境高度认知的结果;从游戏的门外汉到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游戏帝国,腾讯把网络游戏的实时互动体验带到了全新的高度,在这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商业行为都在围绕用户体验来做文章,当你明知道自己的用户喜欢香蕉时,你给他们再好的苹果又有什么用呢?

我在回想自己过去就职过的创业公司时,往往都在犯这样的错误,起步阶段依靠同行成功的经验往往做的不错,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太依赖这种模仿的方式,而没有挖掘出用户的真实需求,结果盲目的急于扩张增加产品,到头来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没有获取到新的用户,同时又流失了老用户。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不开放,就意味着死亡”

像腾讯这样几乎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又拥有几亿用户的超级巨头,放眼全中国也是寥寥无几,他以垄断者的姿态面对竞争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小公司而言,开放可能会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下来。

这在过去看来可能有点违背常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意味着更多的资源交换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比如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很大的场地,不做活动的时候基本就是空着的,也没什么用处,但是很多企业想要承办活动的时候,苦于没有场地,这个时候就会找到我们,看能不能花点钱,使用这块场地。

起初在定价上公司始终搞不准应该收多少钱,后来老板索性大手一挥,直接免费,对全市的企业开放,只要你想办活动都可以到我这里来,所有露出的广告位也可以用,要求只有一点,对于用户重合的企业,必须留给我们一个环节,让我们也能在顾客面前展示自己。

开放,就是以互联化、去中心化的形式进行资源交换,达到有效链接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沟通距离。


其实今天小凡并没有想要给腾讯洗白的意思,事实上我一没这个能力,二没有如此大的格局,只是在腾讯从诞生到今天持续繁荣的发展当中,看到了一些对我们产生启示的地方,正如马化腾与凯文·凯利对话中说的那样,马化腾问:“在您看来,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凯文·凯利笑着说:“这是一个至少价值1亿美元的问题。在互联网的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不会是下一个腾讯,但他也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任何企业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倒闭的结局,如何让这个“活着”的过程更加美好,值得每一位创业者深思。

参考资料:《腾讯传》、《企鹅帝国的半径》等。 (文/ 周小凡)

为什么腾讯帝国的“三宗罪”,反而值得创业者和小公司去学习?

投资者三宗罪(投资者三宗罪是指什么)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