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托新能源3号因“踩雷”恒大项目无法按期兑付,公司的职业操守遭投资人质疑。中诚信托提出延期一年兑付的方案,但许多投资人对此并不认可。
作者 | 凌云
编辑 | 牛财
“黑天鹅”总是突然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近期,信托业频频拉响踩雷警报,兑付危机背后,各有各的心酸。
正值“3·15”到来之际,一场因信托产品逾期而引发的维权风波愈演愈烈。这次事故的主角,落到中诚信托的头上。
近日,众多投资人向《牛耳财经》反映,其投资的“2019年中诚信托新能源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新能源3号)应于2022年3月5日到期,但时间已过,却未收到该信托项目的本息。相反,不详的消息密布。
据悉,这款2019年9月发行的信托计划总规模约26亿元,分为A\B\C三类,本次逾期的是C类12.9亿元产品。
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新能源3号的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为:受让天津恒大国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恒大国瑞)所持有的上海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能,现已更名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80%股权的收益权。
自2021年6月恒大集团曝出债务违约的消息,新能源3号的投资人就开始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多次致电客户经理建议提前结束项目,得到的回复是“风险可控”。然而,投资人担心的项目违约,终于还是发生了。
坏消息还在继续传来,该信托产品的抵押物已被当地政府无偿收回,这愈发加剧了投资人对中诚信托失职的质疑。
据《牛耳财经》了解,部分投资人已前往北京市银保监局和中国银保监会,递交了相关书面材料。
据投资人透露,中诚信托3月13日给出的最新解决方案是,将新能源3号C类的存续期延长一年(至2023年3月5日),在兑付前暂不收取相关信托报酬。不过,许多投资人对此方案并未认可。
投资人还透露,中诚信托已经起诉相关债务人和担保方。企查查显示,目前中诚信托与恒大关联的司法案件有五起,案由均为合同纠纷,其中最近一起的开庭时间为今年3月18日。
资金投向成疑?
受恒大集团爆雷的牵连,中诚信托新能源3号也未能全身而退。
新能源3号2021年第四季度管理报告显示,中诚信托以募集的信托资金26.06亿元受让融资人所持有的恒大恒驰80%股权的收益权。截至报告期末,此信托计划规模余额12.9亿元。据投资人提供的新能源3号C类信托募集公告,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9%-8.5%。
“我从2021年6月份就特别关注并多次致电我的客户经理,媒体报道恒大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希望尽快结束恒大的信托项目,保证本金安全,客户经理回复风险可控。”新能源3号的投资人告诉《牛耳财经》。
2021年9月恒大爆雷以后,投资人又致电客户经理建议尽快结束恒大项目,“我的客户经理承诺恒大虽然爆雷,但是中诚信托会负责到底,敢于担当的勇气令人钦佩。”
随后的12月底,上述投资人收到新能源3号的年度利息,但是疑虑并未消除,他多次向客户经理建议应该提前结束该项目,但都杳无回音,终于在今年3月5日合同到期日没有收到中诚信托的任何款项。
这对付出血本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些投资人认为自己受到了中诚信托的欺骗和误导。随着逾期事件开始发酵,投资人对中诚信托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恒大项目爆雷10个月以来,中诚信托公司为什么不提前结束项目来进行风险防控,且没有相关情况说明?”上述投资人对《牛耳财经》表示。
投资人同时对信托资金的去向产生疑问。根据投资人提供的新能源3号说明书,融资款用于上海国能负责的上海车厂一期项目的建设、原材料/设备采购、研发费用及支付上海国能日常经营费用。
另一位投资人则向中诚信托发出投诉函,表示“在信托计划成立后,中诚信托从未对上海车厂一期项目的开发进展进行任何披露。在新能源3号未能兑付的情况下,中诚信托的解释仅仅是抵押物的土地被郑州市政府收回。”
其投诉函还写到:“据恒大集团相关人员透露,上海国能在收到信托资金后将全部信托资金都转账给了恒大集团自己的子公司。有鉴于此,我们投资人有理由怀疑中诚信托配合恒大集团挪用投资款,未将信托资金真实投资于上海车厂,导致投资人承担未知晓的风险,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我们郑重要求中诚信托向投资人提供上海国能上海车厂项目有关合同、发票、支付凭证、资产负债表、审计报告等文件,以及中诚信托现场进度审查和设备材料验收的情况报告等,以证明项目建设和款项使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排除挪用资金或合同欺诈的嫌疑。”
他认为中诚信托存在不尽职、不尽责、不保护投资人利益以及不按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资产的行为。
此外,还有投资人对信托收益的分配方式提出疑问。“中诚信托称新能源3号项目分几个批次发行,有的批次已经按照投资时间顺序还本付息,对于没有发生爆雷问题的项目这种分配方式无可厚非,但对于发生严重问题的恒大项目而言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还款有失公允,尤其是其结果可能造成投资人重大损失的项目,恒大项目爆出问题是2021年6月份,自此以后项目的回流资金就应该按照投资比例偿还。”一位投资人称。
是否属于失职?
中诚信托新能源3号无法按时兑付,亦引发了投资人对抵押物处置问题的关注。而抵押的土地被政府没收的消息,进一步将产品兑付推入困局。
据了解,该信托产品的抵押物为恒大地产位于郑州的多幅住宅用地,因长时间未开发,已经被当地政府无偿收回。
投资人在投诉函中表示,“2022年2月1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布公告,收回新能源3号信托计划抵押人金驰生活服务(河南)有限公司持有的6宗土地,并注销抵押权。被收回的抵押物是新能源3号信托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中诚信托向投资人隐瞒了这一重大风险信息,至3月7日前从未正式披露此事,也未披露任何应对措施。据了解,郑州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室是因为抵押物闲置时间超过二年,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收回的抵押物。根据合同约定,中诚信托向抵押人委派了驻场代表对抵押物进行监管,故对抵押物的闲置情况以及郑州政府准备没收抵押物的决定应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
新能源3号说明书中“信息披露”一项有明确约定,信托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信托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信托资金使用方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或信托计划的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的担保等情形时,受托人将在获知有关情况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披露,并于披露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受益人披露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上述投资人认为,中诚信托在清楚土地出让合同相关风险的前提下,监管不到位,也未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担保物灭失,严重损害投资人利益。
“中诚信托土地闲置为什么不提前采取措施,放任政府收回?这么重大的事件公司也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属于严重失职。合同规定要在三个工作日内披露信息,中诚信托目前为止没有发布任何信息。另据我查询收回的土地仅是抵押物的一部分,尚有未收回的部分,而且在10个月的时间里中诚信托对抵押物并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另一位投资人也对此表达了疑问。
实际上,对于项目违约,中诚信托已向恒大及关联公司发起诉讼。
据《牛耳财经》查阅相关信息,2021年10月15日,江苏省建工集团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应诉通知书》。
具体案由为,中诚信托作为原告起诉江苏省建工集团控股、江苏建工集团。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向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信托款项,由江苏省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通道放款,之后信托款项以“小引战”形式投入到贵州凯地置业有限公司和贵州铜仁恒大碧湾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贵阳置业有限公司的两家子公司)。恒大两家项目公司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不再支付用于归还信托的利息,江苏建工控股也因此没有再支付信托的利息。江苏建工因签署合作协议而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中诚信托要求判决江苏省建工集团控股支付变现备付金13亿元及违约金,同时要求江苏建工集团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等。
企查查显示,截至今年3月13日,中诚信托与恒大关联的司法案件有五起,案由均为合同纠纷。
其中,最近的一起开庭时间为3月18日,原告是中诚信托,被告是广州市花都区晟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珠三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惠州市凯联达投资有限公司。
中诚信托与恒大有关的司法案件
新官不理旧账?
作为一家初创于1995年的老牌信托公司,中诚信托成立以来经营稳健,连续26年盈利。
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2077亿元,固有资产214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全年利润总额10.3亿元,净利润9.7亿元。Wind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64家信托公司中,中诚信托2020年的信托资产规模排名第33。
中诚信托背靠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人保集团)等十余家股东,资本实力较为雄厚。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其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全部划转至人保集团,后者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0年,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24.57亿元,人保集团持股比例增至32.92%。
今年3月1日,中诚信托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24.57亿元增至48.5亿元。此次增资后,人保集团出资15.97亿元,出资比例仍为32.92%;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出资9.87亿元,出资比例20.35%;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94亿元,出资比例10.18%。
中诚信托股权结构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增资能进一步提升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其化解不良,增强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中诚信托连续发生高管变动。2021年9月,曾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担任党委委员、副总裁等职的安国勇,赴任中诚信托总裁之职,此前这一职位已空缺近10个月;12月9日,经北京银保监局核准,李祝用担任中诚信托董事长。
有投资人对《牛耳财经》表示担忧,中诚信托管理层的“新老交替”,有可能造成“新官不理旧账”,对新能源3号逾期问题的处理带来更多变故。
一直以来,信托行业都有“刚性兑付”的潜在惯例,本次中诚信托如何妥善解决此事,成为摆在其管理层面前的巨大考验。
此次事件中,公司在信托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尽责、不到位的情况?最终,新领导班子将如何解决新能源3号的兑付问题,更好地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牛耳财经》联系中诚信托寻求答案,但公司方面并未作出回应。我们将对此予以持续关注。
- END -
牛耳财经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