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同行更是天生的冤家。面对同行你会怎么办?是拼刺刀还是认怂?海螺水泥的选择是,既然干不掉同行,那就入股他们,大家成为朋友,有钱一起赚。不得不说,这一招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最近海螺水泥故技重施,又宣布拟斥资10亿入股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的天山股份。和它一起“下手”的还有另外两个同行冀东水泥和上峰水泥。不过让人担心的是,同行巨头之间存在这样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是否会构成垄断呢?
海螺水泥又买同行
2月9日晚,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认购天山股份7407多万股,按照13.50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合计斥资10亿。
此次交易完成,海螺水泥将成为持股0.86%的第三大股东,在天上股份的投票权举足轻重。而在此次增发前,海螺水泥并不在天山股份前十大股东之列。
看到海螺水泥这样的交易,相信许多人不会感到陌生。对海螺水泥来说,入股同行几乎是“基本操作”,成为它的拿手好戏,前期后后运作了15年以上,可谓经验丰富。
有媒体统计发现,从2006年开始,海螺水泥就热衷于入股同行,它买过的股票包括巢东股份(新力金融的前身)、冀东水泥、福建水泥、华新水泥、同力水泥(城发环境的前身)和青松建化等。2014年它是冀东水泥的第二大股东,去年又成为西部建设的第二大股东。
海螺水泥买入的这些股票,有的已经脱手,有的至今仍在持有。是什么促使它如此热衷于买同行呢?当然是收益好。截至去年上半年,公司报告期内的投资账面浮赢2.35亿元。又比如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减持新力金融、青松建化、冀东水泥等公司的股份,赚了接近20亿。
对于海螺水泥这一做法,资本市场似乎乐见其成。这些年,只要是海螺水泥入股同行,不管是公司自己,还是入股对象,往往能收获一波股价上涨。就说这一次,公司在2月9日发布消息后,2月10日上涨3.59%,2月11日又上涨了1.15%。
水泥行业热衷联姻?
在海螺水泥入股天山股份的操作中,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两家水泥公司的名字,那就是上峰水泥和冀东水泥。其中,上峰水泥的全资子公司斥资3亿元,冀东水泥的控股子公司斥资5亿。交易结束后,前者成为天山股份的第六大股东,后者则是第十大股东。
可见,热衷于入股同行的,并不止海螺水泥一家,这一操作在整个水泥行业都不少见。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却并不多见。这背后,究竟有什么说法?
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水泥企业的产能扩张受到严格约束,因为整个行业的产能存在过剩问题。根据政策,水泥行业要在2025年实现标杆产能比重超过30%,未来行业2500吨/日及以下规模产能有望陆续退出,总产能将收缩8.6%以上。
所以,企业想要继续做大,却无法独自扩大产能,想要成为行业领头羊,就只能借助同行的力量,实现强强联合。
2021年,水泥行业就发生了许多并购重组的案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出资上百亿的冀东水泥。它通过向金隅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作价136亿,购买其所持合资公司金隅冀东水泥47.09%股权并吸收合并合资公司。
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海螺水泥举牌亚泰集团、上峰水泥收购内蒙古松塔水泥、南方水泥收购杭州大马水泥、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博海水泥等。
我们可以看到,水泥巨头们通过入股,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利益集团。在它们的压力下,在“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中,那些中小水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有一个苗头需要引起注意:这些水泥巨头互相捆绑,最终可能出现垄断行为。水泥与房地产、建筑行业息息相关,事关国计民生,这个苗头不得不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