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区块链,是同一个概念吗?

bitget最新消息:

随着政府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之后,区块链这个概念可谓是瞬间引爆了全国,不论是在电视上还是社交媒体上,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区块链这个词。

有人说要做“无币公链”,有人却说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发币;有人说要用区块链解决存证问题,有人却说用区块链解决互联网就能解决的问题是“用大炮打蚊子”。很明显,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眼中的区块链都不一样。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大家眼中的区块链,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技术极客们眼中的区块链——狭义的区块链

在技术极客们眼中,真正的区块链就如同这个概念中定义的一样:区块链=区块+链。

区块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交易、区块结构、随机数。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区块与区块之间是如何划分的呢?其实既不是通过时间,也不是通过区块内交易的数量,也不是通过区块大小什么的,而是通过工作量证明计算出随机数。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在1min之内,计算出来了随机数,那么就是1min出一个块;如果下一个块是在30min之内算出随机数,那么下一个块就是30min之后出。也就是说,区块与区块之间,是依靠POW工作量证明来划分的。

有POW,才有区块!没有POW,就没有区块!没有区块,自然也就没有区块链!

这是区块的定义,我们再来看看链的定义:一个一个的区块,通过特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链。一般来说,链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步骤:

1、新区块的选择——一般来说,哪个区块先算出随机数,就以哪个区块为准;但如果有多个节点同时出块,就涉及到选择的问题了。

2、网络传播——迅速将新生成的新区块广播出去,尽早传播到更多的节点。

3、最长链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下一个区块。

当然,还有一些更为细节的组成,但是大致步骤就是以上三步。

其实链的形成过程,就是把全网不同节点的不同数据,收敛成确定且相同的数据的过程。

在了解了“区块”和“链”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然后再有“区块链 = 区块+链”,这是区块链最根本的技术上的定义,也是很多极客眼中的区块链。

严格来说,在他们眼中,只有采用POW工作量证明的项目才是最正统的区块链项目,他们所理解的区块链基本都是公链,在他们眼中,其它的什么分布式记帐、联盟链都是“伪区块链”,甚至连其它POS、DPOS共识机制的项目都是“伪区块链”。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定义其实是可以稍微放宽一些,除了POW项目,有些POS、DPOS或者各种共识机制组合的混合机制项目,也都可以暂且称之为区块链公链项目,要不然这个区块链的定义也太狭窄了。

公链的特点,就是它与币密切相关。因为公链项目有记帐任务,需要节点花费大量的成本,如果没有币的激励,很难有大量生态方参与。

二、政府眼中的区块链——联盟链、分布式记帐

这一次新闻联播报道区块链,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教授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做演讲,其演讲稿里多次提到了联盟链,他说到:

“我们希望重点研究联盟区块链,它对监管友好,不像公有链,没有办法监管”。

“联盟链区块链不仅监管友好,而且还具有高性能、高可用、保护安全隐私的特点。”“当前公有链在中国落地的最大挑战是监管,私有链很难把区块链的最主要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联盟区块链应该是现阶段或者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而这也成了政府眼中最标准的定义,他们认为,区块链就等于联盟链,区块链就是分布式记帐系统,区块链可以完全离开币这个东西。

联盟链有没有用呢?当然是有用的!分布式记帐有没有用呢?当然是有用的!

比如之前政府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少跑路”。要做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互联网技术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每一个中心化机构都有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会与其它公司共享,所以在涉及到不同中心的信息交换的时候,就需要人为的线下去跑,由人来完成不同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完成这信息交换的“最后1公里”。

虽然可以通过行政的力量强制解决行政当中的数据共享问题,但是在更大的商业环境当中,商业机构不会平白无故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在这些环节,信息的交换仍然会受到阻碍。

但是区块链出来之后,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使多方的数据得以共享,同时各方仍然能够保有自己的数据,数据的隐私不会被泄露。通过分布式记帐,使得原来互联网信息传递当中的“最后1公里”得以真正打通,使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摩擦更小,这个意义也许没有传说中的“价值互联网”伟大,但是同样意义非凡。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推出了蚂蚁区块链,腾讯最近推出了腾讯区块链,百度的超级链早就已经在研发当中了,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出自己的区块链,而且他们都没有发币。这些区块链即使不发币,也可以有效的解决自己生态当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可以使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跟客户的合作更加紧密。

联盟链、分布式记帐与公链最大的区别,就是联盟链、分布式记帐项目一般不发币,而这正好也是符合国家的要求。

三、企业眼中的区块链——广义的区块链

上面我们讲了公链和联盟链,但是现在市面的的公链和联盟链并不多,而号称自已跟区块链有关的项目却很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举个例子,我国央行很早之前就推行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支票数字化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票据融资贴现行为,该系统旨在打击财务欺诈以及减少打印支票的费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1年多了。

有一些人对这个消息有疑问,他们的疑问在于,如果真的有区块链元素,那么这种重磅消息为什么没有引起市场轰动呢?可是如果没有区块链元素,央行为什么又宣称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支票数字化系统呢?

其实细细分析的话,这个数据票据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票据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系统加载了智能合约,用央行自己的话说:

“基于对数字票据及其交易特点的分析,我们初步完成了一套依托区块链技术、以智能合约为载体的数字票据技术基础设施。每张数字票据,都是一段包含票据业务逻辑的程序代码及对应的票据数据信息,这些运行在区块链上的数字票据拥有独立的生命周期和自维护的业务处理能力,可支持票据承兑、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兑付等一系列核心业务类型,各种业务规则可通过智能合约编程的方式来实现。”

基本可以这么说,这套系统里面跟区块链相关的部分可能只有“智能合约”而已,智能合约虽然是区块链里一个重要元素,但也只是其中一个元素而已,甚至还不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元素,于是才造成了这种“尴尬”。

除了智能合约,这样的元素还有很多,区块链是由很多种技术组成,比如UTXO,比如公私钥密码对,比如数字指纹,比如分布式记帐,比如POW工作量证明。虽然区块链把它们组合起来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但即使分开来看,其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可以脱离区块链单独使用的。

比如UTXO,UTXO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清算方式,能够实现“交易即清算”的功能,可以把传统金融从复杂的结算、清算环节当中解放出来,减少中间环节,使交易更加便捷。但是,UTXO并不一定要结合区块链使用,传统的数据结构中也可以使用UTXO模型,目前已经有不少金融机构在尝试扩展UTXO的应用了,在我看来,这项技术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比如工作量证明,工作量证明最早是开发出来反垃圾邮件的;比如椭圆双曲线密码系统,在很多互联网加密应用当中都会用到。

很多项目可能是为了蹭热度,只要他们的项目采用了其中任何一个技术元素,他们就会对外声称他用了区块链技术,毕竟区块链是现在最火的词了,最容易吸引客户和投资人的关注。

严格追究起来,他们到底有没有用区块链呢?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你用上面狭义区块链的定义,那他们肯定是没有用到区块链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广义区块链的定义,也就是只要用到了区块链技术当中的某一个元素,我们就认为它是区块链项目。

所以,当很多奇奇怪怪的业务声称自己用到了区块链的时候,请你不要奇怪,他谈的是其实是“广义区块链”,也就是说它可能只是用到了区块链当中的某一个小小的技术元素而已。

四、普通人眼中的区块链——通证经济

谈到通证经济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通证经济了。

比如有很多内容平台,其实跟区块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跟去中心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内容平台的运营、管理、维护全是项目方说了算,是一个完完全全中心化的项目。它唯一跟区块链相关的地方在于,它基于区块链发了个币,也就是通证。

除了内容平台,目前币圈绝大多数项目都是这样,比如那些游戏项目,那些所谓的DAPP,它们跟区块链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发了个币而已,除此之外,跟传统的互联网项目没什么区别。

当然,就是发币这么一个动作,意义也是巨大的。往小了说,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直观的感受到区块链的存在;往大了说,它能够引发通证经济的大浪潮。

通证经济,是区块链领域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有很多大佬对通证经济非常看好,他们认为区块链最终贡献给社会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通证经济,说通证经济将给人们提供一种强协作模式,对系统内每一个人的贡献加以精确量化,从而极大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参与热情,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通证经济最终将颠覆现有的公司制度。

五、结语

1、极客们眼中的区块链——狭义的区块链。

2、政府眼中的区块链——联盟链、分布式记帐。

3、企业眼中的区块链——广义的区块链(区块链元素)。

4、普通人眼中的区块链——通证经济。

在对不同人眼中的区块链进行细分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与他们讨论区块链的意义,再来讨论区块链项目的价值,这样针对性可能会更强,而且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